雕栏玉砌①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注释】①砌:台阶。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官。②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③君:作者自称。3.解释加点的词。(1)春花秋月何时了(2)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3)雕栏玉砌应犹在(4)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4.《虞美人 》是李煜的代表作,...
诗词赏析虞美人〔南唐〕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首《虞美人》寄托着一位亡国之君浓烈的故国之思,词人通过对于万物永恒与人生无常之间的尖锐冲突引发深刻的思考,从而表达出词人对于亡国的剧烈悲痛和世事变化无常的怅然若失。这首词是由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在经历了亡国之痛后,被毒死之前...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是李煜创作于公元978年的一首凄美之作,这一年是宋太祖赵匡胤首个年号“太平兴国”的第三年,也是李煜降宋的第三个年头,当时他38岁,反复做着一个再也醒不来的梦。到达过王座,才能体会到沦为阶下囚的痛苦是加倍的。身处异国的...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答案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赏析】这首词将俘囚生活的幽怨、月夜听风的无眠、物是人非的无奈、愁怀难解的悲凉,以及对往日帝王生活的怀想,编织在一起,将亡国之痛、故国之思寄寓其中。词人通过具体的物象,把抽象的愁绪具象化,千古流传,引发了不同时代人们的感叹,诵读...
(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都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雕栏玉砌”还在与“朱颜改”形成对比,突出了时间流逝。“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滚滚东流的春江之水没有尽头。运用设问手法,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A.“春花秋月何时了”一句中,对“春花秋月”之美好景象,作者却一反常情,期盼它早日“了”却,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B.“小楼昨夜又东风”,一个“又”字,不仅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而且暗示此情...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①每一次,每一次,当我轻念着李后主那幽丽清绝的词句时,心中总有说不尽的感触。由于李后主的不幸遭遇,使我联想到生命的坎坷,不觉便沉醉于(mian)怀过去的境界,想到往日金风送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