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部之学的影响与发展趋势 05 01 国学基础概述 THEMETEMPLATE 国学的定义与内涵 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哲学、文学、历史、艺术等多个领域。国学强调人文精神,注重道德伦理和价值观念,旨在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国学研究方法包括文献整理、文本考证、义理阐释等,旨在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国学基础—集部之学 国学基础集部之学 二、国学内容——集部之学 第一章《诗经》第一节《诗经》概说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为“诗三百”。被称为“诗经”是到了汉代,儒家学者把《诗》尊为经典以后的事。二、...
在我看来,《伍肇龄集辑注》这部著作的特点,一是用力于集部之学的体例实践,二是用心于诗词文赋的语典源流考索,三是在先贤年谱的编纂上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这三者都是古典文献学的基础。这两个特点当然也指向当下的青年学者比较稀缺的品质:既沉潜于集部之学的体例研究,又能在古典文献学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著作研究...
最近,尹志华主持的“清代诗文集中的道教资料汇纂与研究”课题,即是从“集部之学”的视角拓展道教研究领域的一次系统尝试。 《道藏》中的文集与“集部之学”颇有交叉之处,传统“三洞四辅”“经史子集”的分类法在处理二者交集时面临一些不易解决的困惑。但如果超越旨在编目分类的传统目录学框架,使二者互相参证,不...
概言之,承守“集部之学”的传统以从事古代文学研究,可关注以下几个角度。 重视“大经大典”“集部之学”依托于传统社会人文、社群、观念的整块文化土壤。我们在过去百年的疾风骤雨中匆遽变身,因此未曾顾及对传统学术进行和风细雨般的现代转化。随着时间线的延长,根植于传统社会一些共识性以至“日用而不知”的学术...
通览多篇评议、笔谈后,笔者认为仍有一个问题未被诸家论及,有待提出和讨论,那就是在现代学术分科治学之前,我们固有的“集部之学”的研究传统,究竟能否在当下的学术研究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平心而论,答案是肯定的。概言之,承守“集部之学”的传统以从事古代文学研究,可关注以下几个角度。
概言之,承守“集部之学”的传统以从事古代文学研究,可关注以下几个角度。重视“大经大典”“集部之学”依托于传统社会人文、社群、观念的整块文化土壤。我们在过去百年的疾风骤雨中匆遽变身,因此未曾顾及对传统学术进行和风细雨般的现代转化。随着时间线的延长,根植于传统社会...
【转】谢无量“集部之学”建构,也蕴含着无限“潜能”,其法门即“以集治集”。《集部概论讲义》特别强调集部的“体例”和“义例”研究。陈斐老师指出,“集部之学”应该是“文体学”“文章学”之外又一个重大的学术增长点,我们应重视中国传统集部自身的特点和发生的语境,相比于关注单篇文章的文体学、文章学,更多聚...
钱基博,钱钟书父子秉持"集部之学"的理念治清代诗文,此理念以别集为中心,重心在作品本身的讲读研究,着重辨析诗文之源流正变与各家异同得失.钱基博关注之重点在清代文章,对桐城派尤多创见;而钱钟书关注之重点在清代诗歌,他的研究成绩多可见于《谈艺录》及其笔记手稿.在研究理念和方法上,钱氏父子均深受"集部之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