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链韧性和安全需要发挥国家的主动行为能力强化政策供给,大力推动先进制程突破和成熟制程产总扩张,以长期的战略部署引领产业创新发展,加速“划时代产品”培育以及产业生态的建设,保障极端条件下的安全运行,驱动产业的高水平安...
尽管目前产业界和决策层已形成加大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共识,但从目前的政策行动来看,大量资源用来支持短期内产品和设备的“国产替代”,对关系产业未来发展的基础性、原创性技术支持不足,对于支撑产业发展的材料、软件工具、人才等重视度不够,从长...
这种情况加上长交货期,迫使集成电路设计商不得不实施严格的开发流程和优良[NK9] 的检查与验证阶段[NK10] 。功能安全的一大区别在于,不仅必须实现安全性,还要证明安全性,即使是最好的IC制造商也需要在其正常开发流程之上添加安全流程,以确保合规性的适当证据得以创建并存档[NK11] 。 开发流程引入的故障称为系统故...
集成电路(IC)是所有现代安全系统的基础。集成电路提供逻辑,要么控制传感器,要么在越来越多的程度上控制传感器。集成电路驱动最终元件以实现安全状态,它们是运行软件的平台。半导体内部可能的集成度可以简化系统级实现,但代价是IC本身的复杂性增加。这种集成水平由于减少了部件数量而提高了系统可靠性,并提供了以更短的诊断...
集成电路 集成电路(IC)的安全保护机制是为了确保芯片在设计、制造、使用和处置过程中的安全性。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集成电路安全保护机制: 1. 物理安全 ·封装:采用密封的封装技术,防止物理篡改。 ·防篡改传感器:集成防篡改传感器,一旦芯片被非法打开,传感器将触发,导致芯片数据自毁或失效。
随着人们对集成电路供应链的日益重视以及对软、硬件协同开发的日益深入,有关集成电路安全方面的研究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本书首先简要介绍集成电路安全这一概念的提出以及集成电路安全与当前的软件安全、密码芯片等的区别,然后重点讲解硬件木马、旁路攻击、错误注入攻击、硬件安全性的形式化验证、分块制造及其在电路防护中的...
我们必须迅速扭转这种信息安全控制权基本掌握在他人手中的现状。如果集成电路存在“后门”或可启动的缺陷,则所有信息均有泄露的可能,这对国家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2013年1月1日-2月28日的抽样监测数据表明,中国128.7万台主机被位于美国的2194台服务器控制。根据斯诺登透露的“棱镜计划”(PRISM),...
1. 成立集成电路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集成电路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协调、监督、检查集成电路安全管理工作。 2. 集成电路安全管理领导小组下设集成电路安全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集成电路安全管理工作。 四、管理制度 1. 设计阶段 (1)集成电路设计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安全知识,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2)设计人员需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