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征师屯广武,分兵救朔方。(征师 一作:征骑)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蝟,角弓不可张。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代出自蓟北门 行》意思|赏析 译文 紧迫征召的文书从边塞岗亭传来,战争迸发的信息已经传到京都。被征召的骑兵驻扎在广武县,将兵分几路挽救被困的朔方。肃杀的秋季固然十分严寒, 但战士们的战斗激情丝毫没有减弱, 他们手里的弓箭更为强烈了。 但仇敌的战阵也精锐而坚毅。 天子听到敌兵...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箫鼓流汉思,旌甲披胡霜。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中的“严秋”乃是肃杀的秋天。弓弦与箭杆都因深秋的干燥变得强劲有力。B.“...
雁行缘石径的下一句是什么?鱼贯度飞梁。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来自鲍照的诗:《代出自蓟北门行》,全诗如下: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 征师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 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粱。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石径迂折,飞粱直跨,大军行进,秩序井然。但闻箫鼓中传出汉军的豪情壮思,旌甲上沾满胡地的霜露雪花。前两句用雁行、鱼贯两个比喻刻画汉军跋涉辛苦,纪律严明的英雄风貌。后两句则突出将士们战胜恶劣环境的大无畏精神。缘、度、流、被四字,分别起了传神点睛...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代出自蓟北门行[南北朝]鲍照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征师屯广武,分兵救朔方。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时...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征师屯广武,分兵救朔方。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蝟,角弓不可张。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中表现边地酷寒严峻环境的诗句是() A. 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 B.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 C. 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 D. 时危见臣节,世乱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出自南北朝鲍照的《代出自蓟北门行》, 诗句共12个字,诗句拼音为:yàn háng yuán shí jìng, yú guàn dù fēi liáng.,诗句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原文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
小提示:"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军队沿石径行进,如雁飞排成的行列;士兵依次渡过桥梁,如游鱼前后连贯。 词语释义 雁行:1.群雁飞行的行列。2.排列整齐,井然有序的样子。3.比喻兄弟。4.居前的行列。5.指朝廷上的排班。6.同列;同等。7.侧身而进。形容恭谨。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