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体宽博舒展,布局错落有致,兼具金石气与书卷气,风格俏丽多姿。 - **代表作**:《隶书四条屏》《为幼堂隶书七言联》。 ### **清代隶书整体特征** - **碑学影响**:书家多取法汉碑,兼采秦汉金石、北碑,追求古朴浑厚的金石气息。 - **个性化创新**:突破传统隶书程式,融入篆、草、行、楷笔意,形成多样...
蔡有邻,广陵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望出济阳(今属山东),是汉名书家蔡邕十八代孙。官至左卫率府骑曹,年寿无考。以隶书见称,颇有时誉。书迹传至今日甚少,《尉迟迥庙碑》为其手笔。其他如欧阳询、徐浩及唐玄宗等虽以楷书、行书著称,但隶书也极精到,有六朝书法的遗风。余者在此就不一而足了。宋代以后...
包氏颂扬邓石如的隶书:“遒丽淳质,而变化不可方物。结体极严整,而浑融无迹。”在包所举的清代书品中,他分为“神、妙、能、逸、佳”五品,而神品只有一人,即邓石如的隶书。后来金农的隶书亦有盛名,但金以趣味见长,而邓则以骨力取胜,故清代的隶书,论功力仍推邓石如为第一。清代自乾隆以后,包世臣、阮...
清代“隶书四大家”之——金农 金农(1687--1764)字寿门,号冬心,平生别号甚多,达数十种,浙江杭州人,博学多才。 金农隶书风格,沉稳果敢,奇崛憨直,隐约有《华山碑》与《天发神谶碑》,《衡方碑》,《夏承碑》,郑簠的影子。这种影子又不是那么的明显与突出,这是金农...
一、鲍贤伦书法“最入古,最风格"的后现代特征 自魏晋以后,篆、隶、楷、草、行五体厘定之后,作为五体之一的隶书便以东汉末年以来流传的铭石体隶书为形体标准,直到唐代和清代两个鲜明的延续发展期。一个是以唐玄宗(685—762)、韩择木(开元年间,713~740)、史惟则(天宝年间,742—756)为代表的唐代,一个是以郑簠...
今天,史上最美8大隶书碑帖, 终于聚到一起了! 01、张迁碑 《张迁碑》是东汉晚期作品。古朴淳厚,雄强大气, 堪称汉碑中此类风格的代表作。 通篇运笔多采“方笔”,用笔棱角分明,具有齐、直、方、平的特点。 笔道粗细介于二分笔与三分笔之间。 字内布白较少, ...
那么,如何去创作飘逸一类的隶书作品呢?这位书法老师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要在取法上下够功夫,不能说写了几个月的《石门颂》就去创作这样的作品,这是不行的,《石门颂》并不易学,在笔法上、风格上是学习重点。二是要大胆用笔,有些学生在学了《石门颂》以后,不敢去用笔,写字时小心谨慎,这...
而《宗圣观记》亦非原刻,为元代翻刻,隶意风格相对明显,虽取法汉隶熹平石经,然已非正宗“八分”。欧阳询是善于变通的书法大家,其隶书已与汉隶有明显区别,似乎在探索一种新的书风。 结体特征,多数字形扁方,与“张迁”和“衡方”相似,基本是正方形。笔法明显与汉隶书不同,既有汉隶、魏晋遗风,也糅合了欧阳询...
刘文华,1955年生于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中国美术馆专家组成员;中国书法大厦艺术委员会秘书长。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隶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评审委员会委员。刘文华先生长期工作在专业工作岗位,以研究、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