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是通过相似性将一个概念隐含地转移到另一个概念;换喻是通过相关性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基本区别:隐喻基于相似性,换喻基于邻近关联性。 1. 概念界定:• 隐喻(Metaphor):本质是"跨域映射",如"人生是旅程",通过抽象相似性建立联系。• 换喻(Metonymy):本质是"同域转指",如"读莎士比亚"代指其作品,基于实...
隐喻和换喻是罗曼雅各布森提出的语言学概念。拉康借用和改写这两个概念,用来解释无意识的构成规则。这个概念分别联系于凝缩和移置,凝缩和移置使梦和症状的构成规则。 一、隐喻、换喻 隐喻是词语间的垂直替代行动,对应弗洛伊德的凝缩。凝缩是几个事物的特征融合进一个物体里,比如梦中一个人具有老师、恋人、邻居的特征,...
隐喻和换喻的基本区别是:隐喻建立在两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之间的相似性上,如“骨干”(一指长骨的中央部分;二指起主要作用的人员);换喻是建立在两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的相关联的联系,如“月”(一指月亮;二指月份)反馈 收藏
隐喻通过把两个不同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让它们在意义上产生了联系。这种联系是通过它们的相似性建立的,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隐喻是一种垂直关系:在不同的层面上找到相似之处,将一个词用来替代另一个。 换喻(Metonymy) 换喻和隐喻有点像,但它更侧重于接近性或关联性。换喻并不是通过相似性来替代,而是通过事物之间的...
换喻(Metonymy) 换喻和隐喻有点像,但它更侧重于接近性或关联性。换喻并不是通过相似性来替代,而是通过事物之间的接近或关系来进行替代。 换喻的关键在于事物之间的接近性,这可以是空间上的接近(比如“白宫”指代总统),也可以是其他关系上的接近,比如因果关系、时间上的接近等等。换喻是一种水平关系,它强调的是事物...
隐喻和换喻是引申的两种类型,二者的不同主要表现在: (1)隐喻引申建立在两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的某种相似的基础上 例如,汉语“习”的本义是“数飞”(《说文》),也就是鸟反复地飞的意思:“鹰乃学习”(《礼记·月令》),就是小鹰学习反复地飞。从这个意义派生出“反复练习、复习、温习”的意义:“学而时习之...
定义:换喻则是基于事物之间的某种关联或邻近性(如因果关系、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等),用一个概念来替代另一个与之相关联的概念。 特征:换喻侧重于利用事物间的直接联系进行替换,而不是像隐喻那样依赖于相似性。它通常更贴近日常语言和思维习惯,因为人们经常根据事物的关联性来理解世界。 二、作用机制 隐喻的作用机制: ...
举例说明词义引申的两种主要途径。词义的引申大体上可以分成隐喻和换喻两种方式(2分)。(1)隐喻:例如,汉语“入门”的原义是“进门”(而未登堂入室),从这个意义引申出“学习
浅析隐喻(Metaphor )和换喻(Metonymy )的区别与联系 作者:郑雅楠 来源:《人间》2016 年第 32 期 (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摘要:传统的修辞理论把隐喻和换喻作为两个并列的修辞格。许多隐喻理论常常把换喻作为隐喻的一个种类。本文从概念、结构、功能和运作机制等角度对隐喻和换喻进行分析两者之间的区别...
拉康把隐喻联系与凝缩,换喻联系于移置。移置在逻辑上优先于凝缩,故而换喻是隐喻的条件。 隐喻轴涉及语言项目的选择且允许项目之间的替代,而换喻轴则涉及语言项目的组合。隐喻对应着缺位,即一个能指对另外一个能指的替代。意义的生产只能通过隐喻变得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