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的色彩与笔墨一样,都是达意的语汇,是“心中之色”。因此,随情运色即参照世界万象固有色而挥洒画家的“心中之色”。唐代张彦远提出“以形似之外求其画”,石涛提出山水画是“山川与余神遇而迹化”,即山川之形与画家之情合而成画,色彩当然也是经过抽象而...
中国色与西方色不同,西方的色彩文化更注重物理特性和科学理论,倾向于将自然科学原理运用到色彩中;而中国色则更重视色彩的意象,追求的是“随类赋彩”“以色达意”。妃红、苍青、酡颜、月白、梅染、落栗、薄柿、酡颜、窃蓝……384种中国传统色,每一种颜色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个色系都蕴藏着独特的东方审美...
本文分析了中国传统人物画的设色方法 对色彩并置形式作了归纳 指出‘骨法用笔’的笔墨与‘随类赋彩’的设色都是归于‘气韵生动’这一前提,运用笔墨色传情达意的造型手段,色彩当然也就是写意的色彩—‘意象色彩’ ” 同时认为传统人物画的设色追求也在于“气”——化万笔为一笔,在“随类赋彩”中以达“气韵...
中国传统人物画的设色方法是以色形变化为基础的色彩并置的呼应―依形赋色,以形的变化带动色彩变化。 传统人物画的色彩表现有:单色并置:是单色与墨的并置,获得单纯明快的画面效果。如:东汉墓室壁画《夫妇饮宴图》,主要是朱砂与黑色的并置。又如: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画面用色概括,主要以黑红两色冲击观者的...
笔,在“随类赋彩”中以达“气韵生动” 。 关键词 :依形赋色 ;随类赋彩 ;设色规律 ;传统人物画 中国画以点线面为造型手段,追求二维空间的表现。线是中国画塑形的主要工具,用以表现艺术的力度与强度,面是线的扩张与延伸。中国传统人物画的设色方法是以色形变化为基础的色彩并置的呼应―依形赋色,以形的变...
“随类赋彩”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赋色要以客观现实为依据,随物象类别的不同而赋彩。“类”是抽象概念,而不是某个具体物象,也不是指某种特殊环境下的物象。它包括了相同或相近似的不同物象,如不同白色的各种花称为白花一类。“赋彩”就是依据这一类而赋彩;“赋彩”的另一层含义是画家主观赋予的,它不是...
凡物皆有其色 即天有天色 地有地色 人有人色…… 中国山水画的“设色”方法亦遵循了“随类赋彩”这一“着色”方法 “随类赋彩”的含义。随类赋彩”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赋色要以客观现实孙成琳江西・上饶 为依据 随物象类别的不同而赋彩 “类”是抽象概念 而不是某个具体物象 也不是指某种特殊...
南朝谢赫关"于六法"之四——"随类赋彩"的提出,确立了中国画色彩的理论基础.色彩与风格样式,形态及绘画肌理一样具有艺术语言的价值,甚至更为直观而强烈.从早期简单的勾线平涂式的色块开始,到谢赫时代可以说是中国画发展的初级阶段,其基本特点是追求"以形写形,以色貌色",画风是以"细密精细而臻丽"为特色,所以"...
(三)、“随类赋彩”之本意 中国画赋色并不是对客观物象的色彩进行如实地描绘,而是将客观物象分为若干类别, 然后根据类别来赋色,这就是“随类赋彩”的本意。总的来看,“随类赋彩”有两层含义:一层 含义是赋色要以客观物象为依据,随物象类别的不同而赋彩。“类”在这里是个抽象概念,牛 克诚在《色彩的...
工笔淡彩与重彩相同,都是以线造型,先用墨线勾勒,再辅以颜色。淡彩追求色彩淡雅清新,多用植物色轻描淡写,目的在于衬托烘染气氛。工笔淡彩古已有之,但不如重彩影响广泛。在唐代绘画走向绚烂之极的同时,出现了吴道子“赋彩简单”的吴装疏体画法,传递了绘画从绚烂走入淡雅的信息。五代的周文矩以淡彩驰名于世。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