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直面“文革”带来的灾难,直面自己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他愿意用真实的写作,填补一度出现的精神空白。他在晚年终于写作了在当代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随想录》,以此来履行一个知识分子应尽的历史责任,从而达到了文学和思想的最后高峰。本书堪称一本伟大的书。这是巴金用全部人生经验来倾心创作的。没有对美好理想的...
诞辰120周年的巴金,从未老去。学者陈思和曾说,无论过去跟巴金接触,还是现在谈巴金,永远无法将他和衰老联系在一起。因为,他的笔下和人生,给人传递出那种“青春活力、朝气蓬勃的理想和热情”。巴金面对西湖沉思 祁鸣 摄巴金是四川人,但他的祖籍在浙江。“我们家原籍浙江嘉兴(我的高祖李介菴去四川),在嘉兴过...
巴老的《随想录》收录了一百六十一篇文章,其中与日本有关的文章共十二篇。巴老一生访日六次,日本朋友最多、感情最深,由此可见一斑。《随想录》的上、下册合订本,是三联书店1987年9月出版的,巴老在扉页上写“赠喜儒同志 巴金 八八年三月”。上卷的插图保留了巴老访日的两张照片,但照片说明改为“作者与...
2024年是巴金先生诞辰120周年。《随想录》是他写于晚年的重要作品,收录一百五十篇文章,分为《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共五集。《随想录》的核心思想就是讲真话,巴金先生坚持把内心郁结的真话,倾诉给读者和他生活的世界。在今天我们将重读《随想录》,重温巴金先生“把心交给读者”“讲真...
《随想录》:病中巴金留给后代的“遗嘱”今年是巴金诞辰115周年纪念。《北京晚报》特邀巴金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作家周立民撰文,追忆巴金晚年的身体状况和坚持不懈的创作。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中国作家、翻译家。巴金晚年撰写的《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
巴金先生笔下的先行者,以他们的努力拓展着文化的空间,对他们,我们应该永远心存感激。 到一九八六年,巴金完成了五卷本《随想录》的写作,并分别出版单行本。第一个合订本,由北京三联书店于一九八七年出版,促成此书出版的是范用先生,他还具体负责封面和版式设计,按照惯例,设计者的名字用的是“叶雨”。 巴金...
巴金在1978年到1986年的8年间写作了150多篇随笔,总题为《随想录》,由《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等五个集子组成。这部大书是用真话建立起来的揭露“文革”的“博物馆”,是一部力透纸背、能够代表当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散文作品。巴金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把他对历史的反思、对痛失...
《随想录》是2009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一本现代杂文图书,作者是巴金。图书简介 巴金直面“文化大革命”带来的灾难,直面自己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他愿意用真实的写作,填补一度出现的精神空白。《随想录》是巴金一生的心血。他在晚年终于写下了在当代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随想录》,以此来履行一个知识分子应尽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