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窝囊了一辈子,但隆裕死后,倒是得到了她人生中最大的荣光。时任中华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下令全国下半旗致哀三天,文武官员穿孝五天,还支付了隆裕葬礼的全部费用。而孙中山、黄兴、黎元洪等人,竟都给了隆裕太后相同的四字评价:女中尧舜。站在今天的角度回看,说隆裕太后是女中尧舜,实在是有些过誉了。隆裕太后...
中国最后一位皇太后隆裕,婚礼当日大火临门,一生被丈夫家暴! 1913年,隆裕于长春宫病逝,年仅46岁,当时民国政府以最高规格安葬将其安葬,让其与光绪合葬。她是一个极有争议性的人物,在一些史料记载中,她被描述成一个性格愚昧而善妒的女子,但真实的隆裕太后不仅仅是一个博览群书,学识出众的女子,她还有着极为悲惨的...
民国二年(西元1913年),晚清隆裕太后去世。当时民国的当家人大总统袁世凯为其准备了很高规格的葬礼,还称赞隆裕太后是女中尧舜。其实隆裕太后能够赢得如此高的评价,原因在于:她无能。婚姻不幸 隆裕太后,是清朝光绪帝的皇后。根据晚清时期见过隆裕太后本人的人回忆,认为隆裕太后是一个丑女。隆裕能够成为光绪帝的皇后...
载沣退出后,隆裕皇太后成了大清王朝最后的终极责任人。1911年12月7日,隆裕太后与袁世凯在养心殿进行了长达1个小时的谈话。袁世凯以救世主的形象回归,隆裕把一切事务都委托给他,由袁世凯负责与南方革命军的全权谈判。12月28日,全国各地要求清帝逊位的呼声不断,清朝结束统治已成事实。隆裕召集袁世凯等国务大臣,以...
就这样熬着熬着,等到慈禧和光绪驾崩,等到溥仪即位,隆裕这才上徽号“隆裕”,史称隆裕皇太后,开始垂帘听政。当然她实际上只是盖盖章,并没有什么权力。等到辛亥革命胜利,1912年,隆裕带着6岁的溥仪来到乾清宫,宣读了《退位诏书》,清朝结束了。1913年2月22日,隆裕太后在长春宫薨逝,享年46岁。这就是隆裕的...
一年后,郁郁寡欢的隆裕病逝于太极殿,追随光绪和慈禧去了,终年46岁,没有亲眼目睹溥仪后来被强行逐出紫禁城,对她来讲,未尝不是一种幸运。终其一生,这位大清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太后,是个不折不扣的悲剧人物。一生活在勾心斗角的深宫,虽贵为皇后,却过着一段有名无实的婚姻,从来没有获得过丈夫的爱,非但...
面对袁世凯的逼宫,隆裕展现出令人意外的政治韧性。从美国传教士何德兰的观察报告可知,1911年12月的十次御前会议中,太后七次否决立即退位的提议。她坚持要求保留"皇帝尊号永存"条款,这个看似顽固的坚持,实则是为宗室争取最后法统的苦心。直到南京临时政府同意"优待条件",她终于意识到退位已是保全爱新觉罗血脉的唯一选择...
1868年,近邻日本明治维新运动开始,作家高尔基在北面的沙俄诞生,大洋彼岸的加利福尼亚大学宣告成立。衰落的满清王朝诞生了它最后一位皇太后——叶赫那拉氏隆裕皇太后,她是慈禧太后胞弟桂祥的女儿,1889年被慈禧太后指定为光绪帝的皇后。叶赫那拉皇后长相如何,我不做评判,有照片为证,各对审美点。也许情人眼里出西施,...
1912年2月12日,紫禁城的养心殿,举行了清朝最后一次朝见仪式。隆裕皇太后和6岁的宣统帝上朝会见大臣,和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大臣们不再下跪,改为鞠躬。看到摆在面前的《清帝退位诏书》,隆裕皇太后的神情变得黯淡起来,随后在上面盖章。因为心情难过,她忍不住失声痛哭,懵懵懂懂的小皇帝也跟着哭起来,不少大臣都...
隆裕皇太后,按理说做出了巨大牺牲,应该能安度晚年。但现实没给她留太多安慰。清宫内外,朝代更替,许多权贵不是装聋作哑,就是选择“脚底抹油”,离宫出走。真正让隆裕难受的,是“让国仍存亡田恨”。她虽然履行了历史交班的伟业,心里始终觉得自己愧对列祖列宗。宫里冷清,往年热闹非凡的庆典,现在几乎无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