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隆中对策,后人多赞为千古第一对策。有天时,有地利,有人和,既大而化之,又切实可行。之后刘备集团的发展完全是按照这个战略进行的,直到建立蜀汉,基本是成功的。如果不是关羽不待天下有变,就贸然发动北伐;又没做好团结和防备,被东吴背盟偷袭,大意失荆州,那么天下形势尚未可知。
隆中对策的三处矛盾..一、隆中对: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隆中对说横跨精益二州,待天下有变,两路出兵。诸葛亮为什么始终执着于从汉中出兵?失败那么多次还在坚持一条路走到黑,并且五次
易中天品三国 隆中对策来源:央视网2010年09月20日 16:03 网络开小差了,请稍后再试 往期 片段 王树增解读淮海战役(八)围而不打 百家讲坛201010082010-10-08 19:35:15 王树增解读淮海战役(七)殊死较量 百家讲坛201010072010-10-07 21:01:06 王树增解读淮海战役(六)惊人态势 百家讲坛 201010062010-10-06 17:20...
流传千古的隆中对策 也暗含缺失 陈寿《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诸葛亮传》记述刘备三次拜见诸葛,诸葛亮为其制定了霸业可成的策略,也就是小说《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对策》。 诸葛亮为刘备设计的成就霸业、复兴汉室的战略,一为夺取荆(州)、益(四川)二州为根据地,外结孙权,积蓄力量攻取中原;二为谋...
隆中对策的提出与背景 公元207年,刘备在历经多次失败后,三顾茅庐,请出了隐居隆中的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以其卓越的智慧和深远的战略眼光,为刘备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他提出,刘备应占据荆州、益州,联合东吴孙权,共同对抗强大的曹操,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策”。隆中对策的核心在于“二分兵力”,...
《百家讲坛》 20250412 特别节目《天地有正气》(6) 勤政为民 《百家讲坛》 20250411 特别节目《天地有正气》(5) 风清气正 《百家讲坛》 20250410 特别节目《天地有正气》(4) 静以修身 《百家讲坛》 20250409 特别节目《天地有正气》(3) 志存高远 《百家讲坛》 20250408 特别节目《天地有正气》(2) 固本...
因此先帝就去隆中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 见到诸葛亮。于是刘备叫旁边的人退下,说:“汉 室的统治崩溃,奸邪的臣子盗用政令,皇上蒙受风 尘遭难出奔。我不能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 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任,想要为天下人伸张大义, 然而我才智与谋略短浅,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 个局面。但是我的志向到...
隆中对策由诸葛亮提出,核心分为三部分: 1. **主要内容**:诸葛亮分析东汉末年局势,指出曹操拥百万之众且挟天子令诸侯,不可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可为援不可图。强调刘备应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建立基业,形成鼎足之势。 2. **战略方针**:主张外结孙权,共同抗曹,利用地理优势巩固根据地,待天下有变时...
而“诸葛亮隆中对策——先声夺人”这个歇后语,不仅概括了诸葛亮的智慧和谋略,也成为了人们在面对决策时,常常引用的典故。首先,这个歇后语的起源,就足以引起人们的兴趣。诸葛亮作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智者之一,他的故事自然是不会陌生的。而这个歇后语,则是对诸葛亮智慧的一种肯定,自然让人想要深入了解。其次,...
隆中对策,拼音:,隆中对策的意思:诸葛亮隐居隆中,刘备三顾茅庐请教大计。诸葛亮纵论天下形势,定下“三分天下”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