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文化红陶鬹 龙山文化红陶鬹是新石器时代的一件石器。鬹是龙山文化最具特色的器物种类之一。此鬹为龙山文化陶器中的精品。鬹胎为泥质红陶,冲天长流,细长颈,三个大袋足分裆而立,颈与后袋之间附一个麻花状鋬手,便于提拿。器物造型遒劲有力,似挺立之雄鸡。
红陶鬹,傲然矗立于历史的长河之中,其身高达三十九厘米,宛若一尊古老的守护者,静默地诉说着往昔的辉煌。口径十一点九厘米,恰到好处地展露了其内在的深邃与包容。鬹体以细腻的泥质红陶精心雕琢,色泽温润如玉,历经岁月洗礼而不减其光华。其冲天而起的长流,犹如龙吟九天,气势磅礴,既是倾倒液体的实用设计,又...
🍷 功能:温酒和斟酒。从山东地区出土的史前陶鬶残片上偶有残留水垢,可以看出,陶鬶可能是一种温酒器具,温完之后,则可直接斟入饮酒器中。因此说,陶鬶可能具有温酒和斟酒两种功用。这件兽形灰陶鬶可能是一种以斟灌为主,兼具温酒功能的酒器。这件狗形陶鬹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大汶口文化中温酒和斟酒功能的实物...
广东省博物馆陶鬹的前世今生之谜 🏺 陶鬹,这种新石器时代的神奇之物,分为红陶和白陶两种类型。目前,广东省博物馆里展示的陶鬹是白陶,出土于韶关市曲江石峡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 它的前世今生,历经了五千年的漫长岁月。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陶鬹是一种陶制炊器,主要用于加热水。🔥...
新石器时代陶鬹 新石器时代陶鬹是一件新石器时代文物,现藏于南京博物院。新石器时代陶鬹残高17.5厘米,腹径14.7厘米,口流径9厘米。
一个节点的把手很容易断,便有了两个节点。它的口带一个尖,叫做“流”,是为了往外倾倒液体的时候更方便。 后来,底下的足变成中空的袋足,以加大液体的容量和加热时的受热面积。这种形制,就可以叫做鬶了。有的陶鬶中发现有水垢,可知它是用来煮水的,但也有的检测出原始酒的残迹。
双把高流红陶鬹 双把高流红陶鬹是1980年出土于前寨遗址70号墓的文物。双把高流红陶鬹 高37.6厘米,口径12厘米。侈口仰流,高颈,扁圆形腹,双弯把连于后袋足与腹上, 折腹处1周附加堆指压纹,宽浅裆,流前有一突出的方形纽,造型精美,属晚期大汶口文化。1980年出土于前寨遗址70号墓。
陶鬹的设计精妙绝伦,细长的流代表鸟的嘴巴,凸出的小眼睛和扳手状的翅膀都栩栩如生。前两条腿和后一条腿分别代表了鸟的翅膀和尾巴。随着时间的推移,陶鬹的形态逐渐演变,成为我们今天喝茶时所用的“壶”。📜 文字的起源与发现说到中国的文化,文字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甲骨文是我们熟知的早期文字形式。而在日照...
#青博藏珍# 【龙山文化陶鬹】 1964年,该陶鬹出土于益都县(今青州市)角楼村断崖。高41厘米,夹砂红陶,通体施白衣,斜长流,口沿外翻,长粗颈,绳索状把手,腹部饰弦纹三周,对称贴塑小圆饼两个,三袋足。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