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盂、陶支脚图片为网络素材 陶盂和鸟头形支架是磁山人的炊具,也是磁山文化的代表性器物。支架的造型大概从大自然的鸟形得到启发。陶盂放在三个平顶的支架上,鸟头的前伸部分正好托住了盂底的外缘。 陶盂 陶支脚两者的配合浑然一体,磁山人将三角形稳定性的原理运用于生活的创造中,从而达到了审美与实用的统一。陶...
红陶盂,这件来自新石器时代磁山文化的珍贵遗物,以其古朴的造型和独特的工艺,向我们展示着远古人类的生活智慧与艺术审美。其高15.3厘米,口径与高度相当,底径略小,呈现出一种稳重而端庄的姿态。盂,这一古代器皿的名称,似乎蕴含着一种古朴而深远的意味。它撇口设计,线条流畅,圆筒形的腹部饱满而富有张力,平...
一、历史悠久的陶盂水器 陶盂水器是古代陶制的水器,历史记载要早于砚滴,但目前所见实物以魏晋时期的最早。陶盂的形状多为圆口、鼓腹,也有塑成象生形的。与砚滴的最大区别在于,陶盂有注水口而无出水口。陶盂的材质除了陶制外,还有玉、瓷、紫砂等。 二、文人墨客...
这种独特设计使得红陶盂不仅是一件精巧的实用炊具,更体现了磁山人的匠心独运。红陶盂的文化意义 实用价值与技术提升 红陶盂的出现提高了生活质量,推动了烹饪技术的发展,是早期陶器实用性的典范。这种红陶盂采用夹砂红陶制作工艺,即在细泥中掺入粗沙。这一工艺不仅提高了陶器的耐热性,使其更加坚固耐用,能够承...
红陶盂及其精巧支座,作为新石器时代磁山文化的璀璨遗珠,静静诉说着远古生活的细腻与智慧。此盂通高达九寸五分,宛如一位温婉的仕女,口径十寸有余,盈盈可握,底部则略展其姿,径达十一寸三分,稳若磐石。其平底之上,未施华彩,却以自然之态彰显古朴之美,口沿两侧,圆润的饰物犹如晨曦中晶莹的露珠,点缀其间...
🏺 河姆渡陶盂,这件古老的陶器,以其独特的形状和精致的打磨吸引着我们的目光。它形似酒壶,打磨得光滑如镜,喇叭状的口部与冲天形管状壶嘴相得益彰,展现出极高的艺术价值。专家们推测,这种器具在当时可能被用作酒器,为那个时代的饮酒文化增添了一抹独特的色彩。如今,它静静地躺在浙江省博物馆的展柜中,向世人展示...
马厂彩陶盂,精美艺术品! 📏 尺寸:高10厘米,口径7厘米,腹径13.5厘米 🌈 材质:泥质黄陶,手工制作 🌸 特征:敛口,鼓肩腹,绘有三组竖线纹,包括三组三条、一组四条和一组六条竖线纹,还有两组镂孔,上下各绘一条弦纹,平底设计。 💧 用途:盂是古代用于存放水或食物的器物,通常器形小巧,制作精美。 📍...
#国潮东方美# #相约河博# 陶盂 陶支脚 陶盂 口径19.5厘米 底径22厘米 高17厘米陶支脚 底径14厘米 高11厘米武安市磁山遗址出土 陶盂和陶支脚为磁山文化最具代表性器型。夹砂红褐陶,泥条盘筑法成型。陶盂圆筒...
盂(yú 音于),撇口,圆筒形腹,平底。夹砂红陶,胎壁较厚,表面粗糙。磁山文化因最初于1972年发现于河北省武安县磁山村而得名。据科学测试,其年代约为公元前6000—前5600年,属于华北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遗存。盂是一种盛汤浆或饭食的器皿,红陶夹砂能够提高陶器的耐热程度,因此这件红陶盂可能是一件...
尺寸:红陶盂高21厘米 口径:26厘米 支架高11厘米 顶面长10.5厘米 宽6厘米 底面长14厘米 宽10.7厘米 红陶盂是夹砂红陶,支架为夹砂褐陶。 红陶盂呈扁圆筒形,大口,口沿微侈,腹壁近直,平底。口沿饰四条并列弧线纹,两侧有对称小钮。 红陶盂支架扁圆,上小下大,顶平似桃形,内半稍下垂,两侧有耳。下部中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