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愈发宽广,中国式现代化日益强盛,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便拥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和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 微信编辑:张菁菁 人大国发院是中国人民大学集全校之力重点打造的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现任理事长为学校党委书记张东刚,现任院长为校长...
陶文昭,陶文昭, 博士, 教授。男,1965年4月生,安徽潜山人。199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获法学硕士学位。1996年起在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任教。现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研
习近平在2016年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提出了“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在2022年考察中国人民大学讲话中,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这些表明,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与...
陶文昭,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哲...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被引频次 2669 成果数 290 H指数 26 G指数 44领域: 政治学 期刊 98.6% 会议 0.7% 专著 0% 其它 0.7% 总计 290篇 2010年成果数39 2012年被引量222 全部年份 全部类型 全部作者 按时间降序 从低潮走向复兴:世界社会主义第四大发展阶段的辩证把握 2023 - 陶文昭,王坤丽 - 《当...
陶文昭教授,博士生导师个人简历 陶文昭,男,1965年4月生,安徽潜山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教研室主任。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199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获法学硕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中国人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陶文昭在《国家治理》撰文表示,“第二个结合”比对的是“第一个结合”,“又一次思想解放”比对的是“第一个结合”所产生的思想解放,针对的是过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不正确认识。“第二个结合”的思想解放要求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
的深入探索。“第一个结合”为“第二个结合”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前提和实践基础。“第二个结合”是对“第一个结合”的继承和发展。(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来源《北京日报》策划制作 韦一茜 编辑 王瑶 秦文竞 二审 张莹 杨春凌 王塬钧 ...
陶文昭,男,1965年4月生,安徽潜山人,法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宣传文化系统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人物履历 199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获法学硕士学位。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