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就职于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 科研项目: (1)《中原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人牙结石的淀粉粒分析研究》(16CKG022),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在研 (2)《中原地区距今8000-5000年先民食物结构的淀粉粒分析》(2014T70680),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特别资助),已结项 (3)《中原地区两周时期先民食物结构的生物...
2018 - 陶大卫 -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 被引量: 0 收藏相关文章 河南荥阳官庄遗址两周时期人牙结石的植物淀粉粒 2018 - 陶大卫,陈朝云 - 《人类学学报》 - 被引量: 0 收藏相关文章 Implications for Late Miocene diet from Diceros gansuensis: starch granules in tooth calculus 2018 - Chen He,Wa...
陶大卫,副教授,201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就职于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主要研究领域为植物考古和生物考古,目前主要从事中原地区古代人类食性研究。 科研项目: (1)《中原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人牙结石的淀粉粒分析研究》(16CKG022),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在研 (2)《中原地区距今8000-...
生物考古所见两周时期官庄聚落的人群与社会 负责及参与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16CKG022)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6CKG022) 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资助课题(Q2017-14)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1472145,41372001,41430102)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15CB953803)资助 ...
古动物食性研究是动物系统演化过程研究中的重要问题。牙结石中的微体植物化石如淀粉和植硅体等是揭示古代动物食性的重要依据。分析了中国甘肃晚中新世最早期郭泥沟动物群发现的甘肃黑犀(Dicros gansuensis)牙结石中淀粉粒的形态及组合特征,并结合现生植物嫩叶淀粉粒形态对比,探讨了黑犀的食性及其环境意义。结果显示,晚...
陶大卫,男,1983年生。2000年至2004年就读于安徽大学历史学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2005年-2012年就读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今中国科学院大学),其中2010年10月-2011年10月赴法国国家科研中心(CNRS) 里昂Archéorient实验室博士联合培养,相继获理学硕士和理学博士学位。2012年至今就职于郑州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