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韩泰被艺古斋的紫砂实业家赵松亭聘为技师,专门从事紫砂陶刻。他发挥碑刻的特点,把金文、篆文、钟鼓文及青铜器上的纹饰巧妙地运用在陶刻上,使他的陶刻作品古色古香,风格独特,深受客户喜爱。二、邵云如(1888-1937年),号北岩、北研、筠如,又号北茗、严如、逸然轩主、半山房主,清末民初陶刻专业的...
在空间经营层面,紫砂陶刻融合了多重艺术基因:既承袭传统书画的“计白当黑”理念,借鉴山水画中的“S”形动势线构与三角稳定结构;又吸收篆刻艺术的“分朱布白”智慧,在有限器表实现“咫尺千里”的空间张力。这种跨媒介的构图思维,要求创作者必须具备“观器读形”的立体感知能力,根据柱形、球体、方器等不同...
他和杨彭年合作设计的紫砂壶,其色含蓄,其质温润,其形典雅,亦书亦画的陶刻艺术“切茶、切水、切壶、切情”,可 谓美妙绝伦。由于陈曼生的倡导及一批金石书画家的参与,推动了紫砂陶刻的发展也大大提高了紫砂壶的品位。陈曼生留下的“曼生十八式”可称道艺结合的经典, 后世奉为圭皋。曼生之后“壶随字贵、字随...
🎨 陶刻艺术中,金石味的表达是关键。这种韵味,源自书法与镌刻的完美结合。无论是西周至春秋战国的铜器铭文,还是两汉时期的金文、篆书、隶书,亦或是古代碑刻、瓦当文、秦汉印章上的篆刻,都蕴含着浑厚与质朴、斑驳与沧桑的美感。🖋️ 当这种金石味通过陶刻形式得以展现,便是佳作。若能融入画意,又富有深意,那无...
在宜兴紫砂壶中,陶刻是非常常见的一种装饰手法,也是紫砂壶装饰的主要形式,通过在壶上留下诗词歌赋、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等,使紫砂壶增加了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艺术内涵。 陶刻作品:蒋小彦制 晨言壶 紫砂壶陶刻装饰演变自款识署名,明代文人蔡司沾就曾在著作《霁园丛话》中记述,他在白下(即今南京)得到一...
紫砂陶中的陶刻装饰方法应用广泛,最初主要用于在半干的坯体上用竹刀或金属刀刻上款识,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装饰艺术。在中国,陶片上刻文字的历史已有4000多年,而紫砂壶中的文字陶刻装饰在清嘉庆、道光年间已经成熟。陈曼生的参与使得紫砂壶的设计发生了显著变化,摒弃了过去的繁琐,追求简洁、明快、新颖、美观的造型...
任淦庭(1888-1969)又名干庭,字缶硕 ,号漱石、石溪、聋人、大聋、左民、左腕道人。其紫砂陶以传统风格为主,题材广泛,形式多样,画以山水、花鸟、人物、博古图案等为主,尤以梅、竹、兰、菊为胜。书有正、草、隶、篆、钟鼎、甲骨文等种书体。任淦庭的陶刻艺术,在我国美术界影响颇大。
紫砂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它独特的艺术语言与工艺在传统手工艺中独树一帜。紫砂器以“壶”为代表,但不局限于“壶”。紫砂艺术价值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它的用料和造型,还取决于其装饰工艺。近日,杨永久紫砂陶刻艺术展 在杨浦区图书馆展出 一起来看看杨永久先生 如何诠释对 陶刻艺术的独到见解 展览介绍 本次...
存在的表现形式,意境及追求以体现它的艺术存在价值,因此陶刻艺术不应是把书法、图画、金石、木刻、图案等其他图象在紫砂陶器上的搬移再现,即使是最成功的转移模写也只能算上乘的工艺装饰,它缺乏艺术的本质,没有创造这个灵魂存在,就中国书画装饰于茗壶而论,可以肯定,没有书法绘画基本功力,就谈不上饰壶的艺术追求的...
顾景舟的部分紫砂作品,形象地体现了他对陶刻装饰的追求和深厚功底,除了自制自刻外,一批专业的陶刻高手也常常参与其中,使得紫砂作品具备更为综合且富有深度的艺术魅力。任淦庭 顾景舟1955年创作的“大石瓢壶”上留下了任淦庭的墨宝,是不可多得的精品。任淦庭(1889-1968),又名干庭,字缶硕,号石溪、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