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 “经济之怀 ”与 “陶写之具 ”金国正(华东政法大学 人文学院 , 上海 201620) 摘要:陈亮词论往往被视作辛派的理论代言, 人将其“经济之怀”与辛弃疾的“陶写之具”等量齐观, 却不能不辨。 经济之怀与陶写之具 , 在理论上其实颇不相同。 “经济之怀”说由叶适在《书龙川集后》引用陈亮之语而出...
陈亮词论往往被视作辛派的理论代言,人将其"经济之怀"与辛弃疾的"陶写之具"等量齐观,却不能不辨。经济之怀与陶写之具,在理论上其实颇不相同。"经济之怀"说由叶适在《书龙川集后》引用陈亮之语而出,"陶写之具"说则由辛弃疾的门人范开在《稼轩... 关键...
我很想讲讲戏。与同龄人相比,我接触过俞平伯、袁敏宣、周铨庵这样的喜好昆曲的人,朱家溍、潘侠风、黄定这样的喜好京剧、昆曲的人,姜妙香、梅兰芳、俞振飞这样的京昆演员,以及,侯玉山、陶小庭这样的来自河北农村的昆弋演员。另外,由于家庭环境和机缘所致,从小受到过三种影响——西方人文精神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
——辛弃疾乃一世豪杰,以气节而自负,以功名事业而自期,当他收敛了自己的才干而去从事那种清闲放旷的事务的时候,又哪里是着意于小小的歌词呢,只不过是把这作为陶冶自己性情、宣泄自己情怀的一种工具而已。辛弃疾绝世英雄,可惜南渡以来,朝廷不起用他,把他长期投闲置散,他一腔才力无处可以宣泄,才...
宋•范开《稼轩词序》云:“公一世之豪,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方将敛藏其用以事清旷,果何意于歌词哉?直陶写之具耳。”指出了辛弃疾词创作的特殊性:他在政治失意之余“敛藏其用”,借词为抒泄情志的工具。 A.正确B.错误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辛弃疾写词,有着自觉而明确的创作主张,即弘扬苏轼的传统,把词当作抒怀言志的陶写之具,用词来表现自我的行藏出处和精神世界。A.正确B.错误
“趣”是一个多义词,在“兴趣”“趣味”这个意义上使用它,约始于东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中记载王羲之说:“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欣乐之趣。”这是个意义很明确的例证。此外,在东晋的诗歌中也出现了“趣”字,郗超《答傅郎诗》:“奇趣感心,虚...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时梁启超已亡命他国三载,自印度、澳洲返日本,作此诗乃梁启超自我勉励之词,前半可视为自誓,后半则为其自况。梁启超常说诗“本为陶写吾心”,所以此诗即为其心灵之写照,不独有自勉之意,亦兼具劝勉他人之用心。篇末虽略含凄清,主调却是慷慨激昂,大声镗的。全诗尽情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