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②下天风。 【注释】①王守仁:王阳明。当时诗人遭受奸臣迫害,他乘坐商船逃往福建,却在海上遇到大风暴,船只几乎倾覆。诗人就在这风暴中,写下了这首诗。②飞锡:锡杖。相传智者大师到了天台山,在两山之间,将锡杖一丢,乘锡杖飞过。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
泛海[明]王守仁①险夷原不滞胸中, 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 月明飞锡②下天风。【注】①王守仁:即王阳明。当时诗人遭受奸臣迫害,乘坐商船逃往福 , 却在海上遇到大风暴,船只几乎倾覆。 就在这场风暴中,诗人写下了这诗。 ②飞锡:佛教语。 据 《释氏要览》 载:“高僧隐峰游五台山,出淮西,锡飞空而...
明代王守仁的《泛海》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完善 译文及注释译文 一切艰难险阻,在我看起来,就如天上漂浮的一朵朵白云,不应停滞于心中,而天空的颜色,是洁净湛蓝的。 夜深人静时,我思考着国家的命运,思考着自己的人生经历,尽是大起大落,如海中波涛一般。我将乘天地...
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艰难险阻不放在心上的态度,他认为一切的困难和危险都是暂时的,就像天空中的浮云一样,不会影响他的心灵的清明。 这句诗也反映了诗人的心学思想,即“戒慎不睹,恐惧不闻,养得此心纯是天理”,即要保持内心的正直和平静,不...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大明正德元年,王守仁因仗义执言被贬贵州,途中搭上前往福建的商船。在海上遇上大风暴。写下了这首《泛海》。 2年前·福建 13 分享 回复 淤泥丸 ... 心外无物,存天理,知良知
王阳明曾乘船航于海上,突遇大风,船只几乎倾覆。他在危境中作诗曰:“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由此可知,王阳明( ) A. 提倡“经世致用” B. 认为“心外无物” C. 提倡“致良知” D. 主张“知行合一” 相关知识点: ...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集中表现了这种 感情。 11.“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意思是说在这静 谧而辽阔的大海上,自己就好像手拿着锡杖(高僧手持 的一种法器),驾着天风,在月光下飞越“海涛三万里” , 这惊涛骇浪中命悬一线的惊险航程,在诗人笔下竟成 了如此富有诗意的一次旅行。
诗的前两句“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说明人世的一切艰难挫折,原本就不放在心中,万物的变化不过是浮云,不会在心中留下任何痕迹。充分表现了王阳明坚毅无畏的品质和阳明心学中的“戒慎不睹,恐惧不问,养得此心纯是天理”的观点。 诗歌的后两句“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进一步抒发了自己心里...
《泛海》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一切艰难险阻,在我看来,就如天上漂浮的一朵朵白云,不应停滞于心中,而天空的颜色,是洁净湛蓝的;夜深人静时,我思考着自己的人生经历,思考着国家的命运,尽是大起大落,如海中的波涛一般
《泛海》–王守仁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王阳明 #书法 #原创书法作品 #行书 #静心养性 @DOU+小助手 - 大墨轩于20241020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19.8万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