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的 “师承关系” 对杰青、优青的发展有重要影响,良好的师承关系可能为杰青、优青提供更好的研究资源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快地成长。在优青的评选中,院士可以作为评审专家参与到其评审工作中,凭借院士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申请人的材料进行评估打分,整个评选过程遵守公平、公正、公开原则,旨在选拔出最优秀的青年科学人才进...
优青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也被称为"小杰青",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的铺垫性科技支撑基金。自然科学基金委决定自2012年起设立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主要支持具备5~10年的科研经历并取得一定科研成就的青年科学技术人员,在科研第一线锐意进取、...
目标长江、杰青: 白杨学者(中国传媒大学)、 升华学者(中南大学)、 紫江优秀青年学者(华东师范大学)等。 目标青年拔尖、青年长江、优青: 至善青年学者(东南大学)、 紫江青年学者(华东师范大学)等。 从大学长期发展来看, 人才储备和人才梯...
关于院士、杰青、优青的人数比例并无固定标准,其每年的评选人数会根据国家的科技发展需求和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动态调整。以2023年为例,优青人数大概为654人,杰青人数为443人,院士现存人数为1851人,而院士是每两年增选一次,每次增选的具体人数会略有调整,2023年中国科学院增选院士59人,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74人共133人,则...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杰出青年基金和优秀青年基金,是引人注目的两个科研基金项目,也是通往院士的重要台阶。杰青优青,不仅是对青年科研的充分肯定,也越来越成为一种头衔。“杰青”和“优青”已经成为中国科技人才梯队最重要的两个台阶,几乎是每一个中青年学者的奋斗目标,也是每一个科研单位所必争的人才。最新...
优青、杰青、院士、“非升即走”……科研界的“学术锦标赛制”,损耗了多少国之栋梁!半月谈记者 郑天虹 王莹 职位、职称、学历越高,所在学校越好,工作时间就越长,工作强度就越高……近年来,多名中青年顶尖科学家英年早逝引起社会关注。许多一线科研工作者呼吁,科研界采用的学术锦标赛制,易过早透支科研人员...
成为院士后,可不能只享受荣誉,更要肩负起责任和使命。要培养更多优秀的科研人才,就像老教授带学生一样,把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传授给年轻人。还要关注学科的发展方向,为国家的科研事业出谋划策。 四、总结。 从优青到杰青再到院士,这是一条充满挑战但也充满机遇的科研发展路径。每一步都需要科研人员付出巨大的努力和...
排序是院士高于杰青高于优青高于千青。1、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也被称为“小杰青”,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的铺垫性科技支撑基金。2、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英文:The National Science Fund for Distinguished Young Scholars,简称:杰青基金),是中国为促进青年科学和技术人才的成长,鼓励海外学者回国工作,加速...
陈良怡,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博雅特聘教授,国家杰青,国家优青(2012)。1995年于西安交通大学获学士学位;1998年于华中理工大学获硕士学位,师从康华光教授和瞿安连教授;2001年于华中科技大学获博士学位,师从康华光教授和邹寿彬教授。2000-2004年在美国华盛顿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导师为Bertil Hille教授(三院院士)...
杰青:杰青,杰出青年的简称。学术界常说的杰青—国家杰青,是指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资助的人员,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