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东峰副教授和余愿教授采用一步溶剂热法原位合成Bi@Bi2O2CO3光催化剂,而且Bi2O2CO3纳米片上的Bi纳米颗粒具有可调控性,通过Bi纳米颗粒的等离子体效应来提高Bi2O2CO3的光催化产氢活性。相关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IF=7.489)上。该系列成果的取得,标志着陕西科技大学大力引进...
近日,陕西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微纳材料开发与功能创新团队张荔副教授在Elsevier旗下的材料领域国际顶级期刊Materials Today(影响因子26.416)发表题为“柔性热电——从材料到器件应用(Flexible thermoelectric materials and devices: From materials to applications)”的综述论文,张荔副教授和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陈志刚教授为...
近日,陕西科技大学马建中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以“Sustainable Waterborne Vanillin-Eugenol-Acrylate Miniemulsion with Suitable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as Substitutes for Styrene-Acrylate Emulsion”为题,在线刊登于国际知名期刊Green Chemistry。论文主要完成人及第一作者为陕西科技大学青年教师张雷博士,通讯作者为陕西科...
陕西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周友平教授领导的天然产物稳定同位素组学(Isotopomics in Chemical Biology)团队,通过近4年的努力,率先开发出葡萄糖分子内全部5个氧原子的自然丰度18O/16O测定新方法,相关成果在自然指数期刊Analytical Chemistry上发表,青年教师马然为论文的第一作者,课题组19级博士生赵雨为论文的第二作者(Ma...
近日,陕西科技大学材料学院杨军副教授的研究成果"O3Type Layered NiRich Oxide: A HighCapacity and SuperiorRate Cathode for SodiumIon Batteries"被国际著名期刊《Small》(IF=10.856)作为封面论文发表,并被Materials Views China作专版报道。杨军副教授为论文第一和通讯作者,2017级硕士生汤曼菁同学为论文第二作者。
近日,相关成果在Analytica Chimica Acta发表,博士生王颖和青年教师朱震宇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陕西科技大学为第一单位和唯一通讯单位,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为论文参与单位。PSIC-O可作为植物生长环境、代谢和气候信息的集成载体,记录了大气氧、水源氧的来源和生化合成信息。然而,木质素结构的高度复杂性对可靠...
该成果陕西科技大学为第一单位,李英宣教授为第一作者,李英宣教授和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王颖副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2018级硕士研究生惠丹屏为第二作者。这是李英宣教授在Angew. Chem. Int. Ed.、Environ. Sci. & Technol.等自然指数期刊发表论文之后,在光催化还原CO2研究方面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该研究工作得到了...
陕西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科研成果丰富,涵盖了多个领域,部分科研项目获得了省级及国家级的科技奖励。以下是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科研成果:马建中 研究的乙烯基聚合物鞣剂组成、结构与性能相关性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王学川、冯见艳、薛朝华 的磷酸酯类轻纺助剂缓释法绿色合成及其应用研究,获得...
陕西科技大学科研成果科技进步一等奖轻工业中国申报单位科学技术进步3月20日,中轻联四届四次,总社七届八次理事会暨总社成立60周年大会及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在山西太原隆重举行.由陕西科技大学,陕西微测控工程有限公司及保定雨森卫生用品有限公司等五家单位联合申报的科研成果"中高速卫生纸机生态生产过程集成优化控制系统"荣...
陈庆彩,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科技大学大气污染控制团队负责人,陕西省科技新星,陕西科技大学首批"青年拔尖",名古屋大学特邀教员,省级科研和人才项目评审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大气污染与控制、大气污染与环境效应。入职陕西科技大学以来,已主持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青年和面上),省部级和其它科研项目4项;在ES&T、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