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荣捷(Wing-tsit Chan),这位旅美华裔哲学史家,真的是个牛人。他一生致力于中国哲学的研究、讲授和翻译。1963年,他出版了《传习录》的英译本《Instructions for Practical Living and Other Neo-Confucian Writings》。这个译本可是以《王文成公全书》为底本,内容相当详实准确。这本译本的封面设计也很有意思。第一张...
1963年,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推出的美籍华裔学者陈荣捷翻译的《传习录》全译本Instructions for Practical Living and Other Neo-Confucian Writings便是其中之一。这一译本因学术性强、翻译质量高而备受称赞。但遗憾的是,与该译本相关的研究非常有限。鉴于此,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出发,运用“三维转换”原则对《传习录》...
内容提示: 陈荣捷 《传习录》英译的转喻视角研究□辛红娟费周瑛摘要:玛丽亚 • 提莫泽克(M a r i a T y m o c z k o ) 提出翻译即转喻,认为转喻式的翻译活动是再创造的 过程,译者应依据客观环境的不同选择相应的翻译手法,服务于相应的翻译目的。本文拟从宏观与微观 两个层面探讨陈荣捷 《传习录》英...
旅美学者陈荣捷在海外弘扬中国哲学逾半个世纪,尤其致力于中国古代哲学文献英译事业,贡献巨大.其译著既忠实保留了中国哲学的独特性,异质性,又因翻译质量高,学术性强备受称赞.这两点特征均与他作为离散译者的文化身份有密切关系.本文以陈荣捷英译《传习录》为例,揭示其作为离散译者所具有的文化自觉意识对翻译选材,翻译策...
陈荣捷《传习录》英译的转喻视角研究 来自百度文库 作者辛红娟,费周瑛摘要 玛丽亚·提莫泽克(Maria Tymoczko)提出翻译即转喻,认为转喻式的翻译活动是再创造的过程,译者应依据客观环境的不同选择相应的翻译手法,服务于相应的翻译目的.本文拟从宏观与微观两...
离散译者陈荣捷与《传习录》英译作者:刘孔喜陈荣捷离散译者文化自觉文化资本摘要:旅美学者陈荣捷在海外弘扬中国哲学逾半个世纪,尤其致力于中国古代哲学文献英译事业,贡献巨大。其译著既忠实保留了中国哲学的独特性、异质性,又因翻译质量高、学术性强备受称赞。这两点特征均与他作为离散译者的文化身份有密切关系。本文以...
典籍英译处于一个跨越时空的历时语境中,语言的语用演变和语义流变造成的信息空缺和信息断点不可避免,实践中应进行语用充实,以期最大限度地实现语用等效。以陈荣捷的《传习录》(上)英译本为例,语用充实类型有篇内衔接型、互文关照型、心理满足型、社交需要型。语用充实为典籍英译的实践和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王阳明,传习录,英译本,英文版,陈荣捷译,Instructions for Practical Living andOther Neo-Confucian Writings,1963 文献传递小能手 6 人赞同了该文章 王阳明,传习录,英译本,英文版,陈荣捷译,Instructions for Practical Living andOther Neo-Confucian Writings,1963.pdf发布...
典籍英译中的语用充实——以陈荣捷《传习录》(上)英译本为例 刘响慧 【摘要】从语用学角度看,翻译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语际翻译是一场跨文化交际,语言、语境、交际者都是重要考量因素.典籍英译处于一个跨越时空的历时语境中,语言的语用演变和语义流变造成的信息空缺和信息断点不可避免,实践中应进行语用充实,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