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绥圻(1923年10月— 2011年4月9日),原籍浙江余姚,出生在上海,吴法宪中将的夫人。早年曾在上海求实女子教会学校求学,1940年1月在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1941年参加新四军,先后在抗大五分校、新四军三师政治部保卫科任干事,三师直属政治部任技术书记。1946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随三师挺进东北,任《西满日报》编辑。1950年调...
那段日子过得特别苦,可陈绥圻从没抱怨过一句。【九年劳改仍旧不离】吴法宪和陈绥圻结婚后,两人的生活十分美满,他们共同抚养了五个子女。新中国成立后,陈绥圻和吴法宪一直在各自的工作中勤勤恳恳、认真负责。1949年,刘亚楼接手组建中国空军的任务,吴法宪出任空军副政委一职,同时陈绥圻也被调往空军政治部,负责干部部...
陈绥圻老人的告别追悼会仪式,由于身份的原因,还有个人家庭的选择,并没有公开,也有可能是具体追悼会的仪式的细节没有公开出来,当然我们还是应该尊重和理解的态度来看待逝者和家属的安排。陈绥圻老人1923年的时候出生在上海,原祖籍本来是浙江余姚人,她出生的时候,她的家庭条件还是比较好的,但到她长大以后,因某些...
有了组织的扶持,陈绥圻和吴法宪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了。他们告别了政治圈子,就在济南安安稳稳地过起了自己的小日子,平平淡淡,却也心满意足。吴法宪到了晚年,身体状况大不如前,陈绥圻一边忙活着照顾他,一边还得抽空整理他的自传。她这么做,算是在以自己的行动来弥补丈夫过去的错误,同时也盼着大家能明白当年那...
后来,大家投票决定,安排三名孕妇到陈绥圻家里养身体等生孩子。但那时候陈绥圻才17岁,所以组织上就让孙红,也就是杨光池的老婆,住到陈家去一起帮忙照顾。【02】1941年1月份,26岁的吴法宪升了官,成了第五纵队的政治部主任。到了同年的2月份,他又被调到了新四军第三师,还是干他的老本行,在政治部当主任。
陈绥圻,生在上海,老家是浙江余姚。吴法宪,在兴国县南坑乡出生,没多久跟着父亲搬到了永丰县铁元村过日子。【01】1923 年,陈绥圻出生那会儿,在江西永丰县铁元村大安组,有个叫吴臣清的八岁小男孩,天天赶着牛群往大山里去。祖父生病,家里给他治病不光把家财花光了,还欠了好多外债。这八岁的小男孩只好辍学...
照片中的这个老人名叫“陈绥圻”,她的丈夫是吴法宪。陈绥圻是一个比较婉约的女子,她虽然出生在上海,但是原籍是在浙江的余姚。1940年的时候,年仅16岁的陈绥圻就加入了我党,一年之后她被调到了新四军。在部队里,陈绥圻是一个文职工作人员。她和丈夫的相遇,是在18岁的时候,那时候,这个女子被调到了一个锄奸队...
我妻子陈绥圻出生于ー九二三年十月,原籍浙江余姚,但生在上海,长在上海,求学于上海。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她参加了上海的学生救亡协会,这是上海地下党的外围组织。一九四〇年一月经同学介绍入党。一九四—年六月,经上海党组织决定,她到苏北参加了新四军。以后一直跟随新四军三师部队行动,在三师政治部任职,抗战胜利后又随三...
他的妻子陈绥圻因为有些问题还没处理,因此需要待在北京一段日子,等事情处理好以后,就会去济南和丈夫团聚。因为吴法宪还处于服刑期,因此没有工作,也没有收入来源。组织上每个月给他100元的生活补助。在济南,有一名当地的安置工作人员,负责在车站接吴法宪一行人。这个安置人员把吴法宪父女带到了一个小区,组织上给...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对伟大的夫妇,他们的故事让人感动不已。吴法宪和陈绥圻,两个平凡人在历经风雨后,展现出令人敬仰的坚韧和爱的力量。这是一个从苦难到幸福的故事,一段流淌着忠诚和不离不弃的爱情传奇。陈绥圻的青春岁月:从共产党员到新四军女兵 陈绥圻,出身上海一户贫苦的商人家庭,从小就面对家庭的艰难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