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正式公布2022年新增选Fellow名单,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未来科学研究院陈红胜教授成功当选,入选理由为:对电磁超材料和隐身斗篷做出突出贡献。陈红胜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未来科学研究院新型电磁结构与量子电磁创新研究室负责人。
陈红胜教授关于新型电磁结构、异向介质、电磁波隐身、深度学习与智能电磁波调控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引用,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了260余篇论文,引用上万次,有关新型电磁波隐身等方面论文多次被《Nature》《Science》《MIT Technology Review》等列为研究亮点。 2020年,陈红胜教授带领团队成为首批入驻浙大科...
我院陈红胜教授牵头、杨怡豪研究员等共同完成的项目《基于新型拓扑人工电磁材料的电磁波调控机理与方法》(陈红胜、杨怡豪、彭亮、陈巧璐、张莉)获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该项目在拓扑人工电磁材料领域做出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包括创造性地建立了...
浙江大学陈红胜教授课题组在实现宽带的自旋锁定的超表面回射器方面取得了进展。该工作通过设计一种由低损耗介质谐振器组成的超薄单层超表面,通过同时引入传播相位和几何相位来实现色散相位补偿,满足了宽频带回射器所需的相位分布。从而获得了高效的、自旋状态锁定的,宽频带的超表面回射器。相关结果发表在Advanced Science...
一、团队研究方向 新型人工电磁结构研究 二、团队简介 本项目团队负责人陈红胜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团队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人工电磁材料、异向介质、电磁波隐身。近年来,团队在新型
本项目团队负责人陈红胜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团队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人工电磁材料、异向介质、电磁波隐身。近年来,团队在新型人工电磁材料及其隐身应用研究领域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Nature Physics, NatureCommunications, PNAS,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Advanced Materi...
【浙大隐身衣】近日,浙江大学陈红胜教授研究团队工作人员演示一件“隐身”装置的效果。当一支铅笔被放入该装置中时,铅笔的中间部位"不见了",但该部位的背景图案仍然可见。虽然电磁波“隐身衣”机理及实验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电磁波隐身将是隐身技术真正走入生活领域的一个重大契机。|新浪网 ...
【题目】【题目】操纵人的感觉或改变光线传播的路径,是可以欺骗视觉的。浙江大学陈红胜教授团队利用并印证了这一原理,他们使用玻璃制造出了能够在水中和空气中隐形的多边形隐身器。
操纵人的感觉或改变光线传播的路径,是可以欺骗视觉的。浙江大学陈红胜教授团队利用并印证了这一原理,他们使用玻璃制造出了能够在水中和空气中隐形的多边形隐身器。这些隐身器不仅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