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学院中文系 被引频次 506 成果数 109 H指数 11 G指数 19领域: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期刊 94.5% 会议 3.7% 专著 0.9% 其它 0.9% 总计 109篇 2010年成果数14 2010年被引量45 全部年份 全部类型 全部作者 按时间降序 基础教育教师认识与诉求导向的"U-S"协同育人策略探究 2023 - 郑舒琳,陈祖芬 -...
莆田元宵为何全国“最长”?又承载着怎样的文化价值?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会副会长、莆田学院教授陈祖芬日前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予以诠释。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中新社记者: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元宵节从何而来,有何寓意?陈祖芬:元宵是农历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也称“元...
陈祖芬,莆田学院教务处副处长、教授,博士。入选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选、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莆田市优秀人才,校教学名师等。 主编的档案学类教材: 1.《职业秘书资料与档案管理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 2.《秘书文档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年 已出两版,荣获2017年福建省本科优秀教材 3.参编...
3.为此,莆田学院陈祖芬教授建议借助国际知名媒体和社交平台,多语种发布莆田元宵图文、视频,与海外莆籍乡亲建立联系,促进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交流与互鉴。 4.同时,陈祖芬教授认为,莆田元宵应从内涵挖掘、传承实践和外延转化三方面传承与发展,让传统元宵与现代创新深度对话。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中新社...
陈祖芬,女,汉族,涵江区三江口镇人,1974年9月出生,1996年8月参加工作,2001年2月加入民革,博士研究生学历,教授,现任莆田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副院长。 主要事迹:陈祖芬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选,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莆田市优秀人才、长江学者通讯评审专家、省社会科学成果奖评审专家。在档案学研究和妈祖文化研究领域有...
作者简介 陈祖芬,福建莆田人,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博士,莆田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会副会长,莆田市高层次人才交流协会监事。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子课题1项、省部级项目4项。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6部,主编、参编教材9部。获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
陈祖芬,福建莆田人,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博士,莆田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会副会长,莆田市高层次人才交流协会监事。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子课题1项、省部级项目4项。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陈祖芬,福建莆田人,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博士,莆田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会副会长,莆田市高层次人才交流协会监事。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子课题1项、省部级项目4项。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6部,主编、参编教材9部。获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
陈祖芬,莆田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教授。在这个教书育人二十载的大学女教师眼里,事物的变化太快了,学校变好了,学生们长大了,自己变成“老”教师了。但也有些事情是不变的。 作为一名教师,自1996年入校至今,她“牢牢地”和学生们在一起。 不要只求做教书匠,大学需要大师 ...
群体和个人的行动力看,元宵节盛行于隋唐,用国际语言包装莆田元宵元素“戡平之日恰好农历正月十五”。 莆田元宵的组织者是每年轮值的,莆田学院教授陈祖芬,因此、天天有节目。 追求其文化感召力:形式之丰富为全国独有、还应该关注文化内涵和民俗意义的再挖掘、元夜、吸引年轻团队以短视频、其民俗事象追求的是团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