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曼生(1768-1822年),名鸿寿,字子恭,号曼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嘉庆六年(1801年),他应科举中拔贡,善古文辞,与从弟陈云伯文才俱佳,人称“二陈”。之后,陈曼生曾任溧阳知县、淮安同知、南河海防同知等官职。陈曼生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金石家、紫砂壶艺设计家,精篆刻,为“西泠八家”之一;工隶书,追...
“两百多年前的钱塘奇才陈鸿寿,是集书法、篆刻、制壶等艺术风格于一身的艺术家。”策展人凌中翔说,这场筹备近半年的展览,不仅集中展示了陈鸿寿的40件珍贵作品,还囊括了其师友如阮元、翁方纲、刘墉等近50件艺术佳作,全景式地再现了这位杭州才子的艺术生涯与广泛影响力。陈鸿寿(1768-1822),以其字“曼生”最...
我们是否可以说,以陈曼生的名字命名曼生壶,是对从古至今文人瓷的总结和升华?陈曼生站在历史巨人的肩膀上,他可能并非最先将文人雅致融入瓷器,但他确实是其中最富影响力的代表人物。他将文人瓷推向成熟和巅峰,也因其意义非凡。
陈曼生在书法领域亦具有显著成就,是清代五体书法兼擅的代表性书家之一。其书法风格独特,尤以隶书、行书著称于世。在篆刻方面,他追溯秦汉官私铜、玉印之传统,继承龙泓浙派之精髓,线条古朴华滋,将浙派篆刻艺术推向了新的高峰。陈鸿寿《流风、空潭》隶书八言联 此外,陈曼生亦擅长绘画,尤其善于以折枝花卉及蔬果为...
▲陈曼生画像后男人 正如伯乐和千里马,在陈曼生的背后,有一位叫杨彭年的人。他们两个,一个爱壶,一个做壶,两人一拍即合,成就了紫砂艺术史上的千古绝唱!清代《前尘梦影录》一书中记载着这样一段文字:“紫砂壶名家陈曼生司马(鸿寿)在嘉庆年间官荆溪宰(应为溧阳),适有良工杨彭年,善制砂壶,并为捏嘴...
陈曼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化名人,他在书画和篆刻方面都有着卓越的成就,并在担任官员期间为人民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本文将从生平介绍、艺术风格、代表作品及影响与贡献四个方面详细介绍这位杰出的艺术家和官员。 …
陈曼生 清代壶艺巨匠 陈曼生,本名陈鸿寿(1768-1822),清浙江钱塘(今余杭)人,名鸿寿,字子恭,号曼生,一号种榆道人,曼公,曼龚,夹谷亭长,胥溪渔隐等,“西泠八大家”之一,擅长古文辞,精于雕琢,以书法篆刻成名,其文学、书画、篆刻样样精通,才气过人。 荣誉头衔: ...
而西泠八家中的陈曼生又另辟蹊径。在后来由于与杨彭年合作制作了大量的紫砂壶,也就是著名的“曼生壶”,因此他也成为“西泠八家”中最受关注的人物。 而陈曼生以“阿曼陀室”的壶底印章推动了整个紫砂历史的更新与发展。陈曼生自己不光设计、监制了许多传世的紫砂壶样,他还亲自制作、篆刻了一些精彩的壶艺绝品。不仅...
陈曼生,也就是清代篆刻家陈鸿寿(1768~1822年),他出生于乾隆三十三年,卒于道光二年,浙江钱塘人,字子恭,号曼生。陈鸿寿是浙派篆刻“西泠八家”之一,书画创作亦有相当可观的造诣。曼生在嘉庆六年(1801年)拔贡,嘉庆十六年任溧阳知县。学者李敏行在紫禁城杂志发表的《曼生壶制作年代探索》一文中,有如下介绍。 “曼生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