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撷芬(1882-1923),湖南衡山人,笔名楚南好、撷芬女郎。她的父亲陈范是《苏报》的主人。陈撷芬曾主编《女学报》,随《苏报》附送。1903年《苏报》案发生后,陈范避居日本,陈撷芬也同往,居住在横滨山下町151番地。秋瑾到日本后,曾真名往访于横滨。鉴于当时共爱会已经停止活动,留日女学生中又无组织,因此秋瑾与陈撷芬...
陈撷芬,原名不详,别号楚南女子,出生于1883年,湖南衡山人,而她的出生地实为江苏阳湖(现今常州)。作为上海爱国女学校的第一批学生,她的家庭教育背景深厚。陈撷芬与《苏报》馆主人陈范关系密切,她是陈范的长女。1899年冬天,陈撷芬在上海创刊了自己的作品《女报》,并担任了主要撰稿人。然而,这份报纸的...
陈撷芬,这位活跃在上海女报人的行列中的杰出人物,深受其父陈范,一位《苏报》发起人的影响。陈范的改良思想深深渗透到陈撷芬的教育中,使她自幼便接受了开放的培养,思想观念超越了当时的女性。1899年,年仅16岁的陈撷芬在父亲的支持下,创刊了《女报》,成为女性报人中最早的一批,该报作为《苏报》的...
在古老的绍兴,陈撷芬在日本的旅途中与革命先烈秋瑾相识,她们一同加入了反对清朝统治的反清会党三合会以及女性留日学生组织共爱会。三十年后,她们共同对共爱会进行了改组,陈撷芬被推选为会长。她在横滨基督教共立女校完成学业后,与杨镌结婚,一同踏上了赴美留学的旅程。陈撷芬因其对女权的倡导,被誉为与...
在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的绍兴古轩亭口,陈撷芬以一位报界女杰的身份活跃着。她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和新闻事业的先驱,年仅十六岁就创办了鼓吹女权、倡导女学的报纸——《女报》。这份报纸以其新颖、犀利和大胆的文字,展现了陈撷芬的才情。《女报》虽短暂存在,但其影响力不小。陈撷芬的父亲陈范接手后...
陈撷芬是活跃于沪上的女报人中的佼佼者之一。在这样一位改良思想浓厚的知识分子父亲的熏陶下,陈撷芬白幼就受到相当开明的培养教化,思想观念也较一般女子开明、趋新。 陈撷芬是中国近代留日较早的一位女学生,她在出国之前就办《女报》,自 任主编,出国后又继续办《女学报》,鼓吹女权,提倡女学,宣传妇女独立,妇女解放...
陈撷芬担任鼓吹女权,提倡女学的《女报》主编时,只有十六岁.陈撷芬生于一八八三年,湖南衡山人,生长于江苏阳湖(今常州市)所以取笔名为"楚南女子".父亲陈范赞同康梁主张,一九○○年出资承办《苏报》.陈撷芬耳濡目染,很有志向,她创办《女报》,就是走向社会,立志改革的一次尝试.陈撷芬常以主笔和记者的身份,撰写"论说"...
以陈撷芬、陈衡哲为中心,运用社会历史批评方法分析政治生活、家庭生活对于她们创作和命运的影响,纵向探究清末民初社会转型期知识女性在思想上和文体观念上的继承性和创造性,是对长久割裂的新、旧文学观念的弥合,也是对近现代妇女思想史的综合考察。 【总页数】8页(P122-129) 【作者】刘钊;李坤 【作者单位】长春师范...
近代报纸“附张”的时代价值—基于《时报》与陈撷芬著译小说《人兽接脑记》的一次媒介考察 刘钊,任春雨 (长春师范大学 文学院) 摘要:《时报》是20世纪上半叶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日报之一。1908年狄葆贤独立经营后,开办书局、杂志和系列的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