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后者而言,《庄子•齐物论》中那个“吾丧我”的寓言,就是一个值得进行哲学讨论的经典案例。不过,这项工作不只限于字斟句酌的文本解析,它也将伴随一次“观念的冒险”。 一、注疏史回溯 “吾丧我”章置于《庄子•齐物论》篇首,读《庄》者多数对其耳熟能详: 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
他说:“吾即我也,不曰我丧我,而曰吾丧我,言人身中才有一毫私心未化,则吾我之间亦有分别矣。吾丧我三字下得极好!”[9]不过,用“一毫私心”来界定这种差异,仍嫌模糊。赵德《四书笺义》倒是提及两者之区别:“‘吾’‘我’二字,学者多以...
首先是对礼的传承:“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八佾》)“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为政》)其守礼的表现既包括做到“入太...
.中 国哲举“吾丧我”:一种古典 的自我 观念陈少明人是中 国哲学的 主题。 但在论及这一主题时, 人们往往把眼光投 向儒家, 而较少关注道家。 原因可能在于, 道家关于人 的理想形象不论是呈现为隐士还是真人, 总是飘忽不定,与我们 的日常经验有较大的距离 。 然而,一种人格理想只要有魅力,即使它不那么...
齐物我从另一角度讲就是合天人。《齐物论》“吾丧我”故事的寓意非常明显:“子綦曰:……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汝闻人籁而未闻地籁,汝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子游曰:地籁则从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籁。子綦曰: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已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耶?”这意味着“丧我”不是消声匿...
6,《齐物论》开篇的"吾丧我"是齐物我的形象化描述,它同《庄子》内篇其它地方的"无己"、"心斋"及"坐忘"大同小异,都可看作对某种精神修炼的摩状。其最美的境界当系"庄周梦蝶"所呈现的那种合天人的化景。齐物我或合天人不仅要去除我与物的外在对立,更重要的是消除心与身(或形)的内在对立。其关键就在于...
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荅[答]焉似丧其耦。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齐物论》) ...
在庄子《齐物论》“吾丧我”寓言的诠释中,我也试图从“吾”与“我”使用的区分着手。虽然两字都是表达者用于指称自己的代词,但特定关系下,意义并不一样。宋代有人说:“‘吾’‘我’二字,学者多以为一义,殊不知就己而言则曰‘吾’,因人而言则曰‘我’;‘吾有知乎哉’,就己而言也,‘有鄙夫问于我’,因...
. 中国哲举 “吾丧我 ” : 一种古典的自我观念 陈少明 人是中国哲学的主题。但在论及这 一主题时 ,人们往往把眼光投向儒家 ,而较少关注道家。原因 可能在于 ,道家关于人的理想形象不论是呈现为隐士还是真人 ,总是飘忽不定 , 与我们的日常经验有 较大的距离 。然而 , 一种人格理想只要有魅力 , 即使它不...
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齐物论》)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的说法,表明庄子并非在身心对立的意义上贬心或轻身。丧我就是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