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陈小勇团队与华大基因等国内外其他团队合作,以榕属植物薜荔(Ficus pumila)及其专性传粉者薜荔榕小蜂(Wiebesia pumilae)为对象(图1),通过组装两个物种的高质量基因组并结合多组学分析方法,首次确定了传粉小蜂识别宿主榕属植物以及幼虫适应宿主化学防御的分子机制。 图1 薜荔及其传粉榕小...
3) 保育生物学:利用分子遗传标记(包括组学方法、微卫星标记等)研究水杉、坡垒等濒危植物种群遗传结构,揭示其濒危机制,提供保育建议。
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 被引频次 4914 成果数 144 H指数 42 G指数 68领域: 生物学 期刊 91% 会议 6.3% 专著 0% 其它 2.7% 总计 144篇 1997年成果数13 2011年被引量430 全部年份 全部类型 全部作者 按时间降序 Back to the brink: Phylogeography and demographic history of the endangered Torreya...
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陈小勇团队与国内外研究者合作,聚焦于龙脑香亚科植物,通过高质量参考基因组组装和种群基因组学分析,首次在基因组水平上揭示了这些植物适应热带雨林环境的分子基础及濒危原因,为这类物种的保护和恢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陈小勇博士,现任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教授,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他在生态学领域有着深厚的学术背景,担任《生态学报》和《植物生态学报》的编委,同时是两个专业委员会的委员,分别是种群生态专业委员会和植物生态专业委员会。陈小勇的学术生涯始于1985年,他在华东师范大学生物...
在“大教授小课堂”环节中,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陈小勇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场关于上海生物多样性现状、问题及保护措施的讲座。他通过详实的数据和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们思考城市发展与野生动物保护如何和谐共生,激发了学生们对生态...
陈小勇,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生态学报》、《植物生态学报》编委、中国生态学会种群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
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陈小勇团队与国内外研究者合作,聚焦于龙脑香亚科植物,通过高质量参考基因组组装和种群基因组学分析,首次在基因组水平上揭示了这些植物适应热带雨林环境的分子基础及濒危原因,为这类物种的保护和恢复提供了科学依据。该研究成果以Dipterocarpoidae genomics reveal their demography and adaptatio...
《细胞》刊发华东师大团队研究 面对未来几十年内全球城市化仍将持续增强的趋势,如何在城市化地区有效地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需要合适的策略。 近期,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小勇团队指出,成因不同的城市生境间生物多样性变化趋势及其驱动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相应的保护策略也应不同,相关研究在线发表于《细胞》子刊《生态学与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