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陈小勇团队与华大基因等国内外其他团队合作,以榕属植物薜荔(Ficus pumila)及其专性传粉者薜荔榕小蜂(Wiebesia pumilae)为对象(图1),通过组装两个物种的高质量基因组并结合多组学分析方法,首次确定了传粉小蜂识别宿主榕属植物以及幼虫适应宿主化学防御的分子机制。 图1 薜荔及其传粉榕小...
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陈小勇团队与国内外研究者合作,聚焦于龙脑香亚科植物,通过高质量参考基因组组装和种群基因组学分析,首次在基因组水平上揭示了这些植物适应热带雨林环境的分子基础及濒危原因,为这类物种的保护和恢复提供了科学依据。该研究成果以Dipterocarpoidae genomics reveal their demography and adaptatio...
陈小勇 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 导航 个人资料 个人概况 研究方向 开授课程 科研项目 学术成果 荣誉及奖励 10 访问 个人资料 部门: 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 性别: 男 专业技术职务: 院长 研究标签: 毕业院校: 学位: 学历: 联系电话: +86-21-5434-5469 电子邮箱: xychen@des.ecnu.edu.cn ...
典型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与恢复技术研究 壳斗科三种植物种子大小对昆虫寄生及种子存活率的影响 分子标记在濒危物种保护中的应用 负责及参与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5031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470487)资助~~ 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14FY130300)资助~~ ...
陈小勇 教授 副院长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联系电话:+86-21-6223-3303 办公时间: 传真: 主页网址: 办公地点: 电子邮箱:xychen@des.ecnu.edu.cn 通讯地址: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200062) 研究方向 1995年于华东师范大学获生态学专业博士学位;2001年晋升为教授。
该研究以薜荔和薜荔榕小蜂为例,揭示了强制性共生互惠体系中植物与传粉昆虫相互适应的分子机制。 我重点实验室陈小勇教授与王嵘副教授分别作为通讯和第一作者之一,与国内外其他团队合作,以榕属植物薜荔(Ficus pumila)及其专性传粉者薜荔榕小蜂(Wiebesia pumilae)为对象,通过组装两个物种的高质量基因组并结合多组学...
陈小勇,陈小勇,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生态学报》、《植物生态学报》编委、中国生态学会种群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
2) 破碎化生境中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生境破碎化是当前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研究生物多样性、生态过程与生态关系对生境破碎化的响应,建立岛屿生物地理学模型;研究长期处于破碎化状态生物多样性以及协同进化关系动态,为破碎化生境(如城市绿地、岛屿生境、残存自然生境等)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3) 保...
华东师范大学陈小勇教授一行来我校考察交流 温馨提示:在浏览“华东师范大学陈小勇教授一行来我校考察交流”的时候,遇到了一点问题,该内容由用户上传,目前的状态为内容正在审核中。 对本文进行反馈,可以加快审核进度或“点击这里”前往其他网站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