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六朝隋唐史论》以陈寅恪先生在史学领域的著述为基础,精选其史学专著与文集中极具价值、可彰显其学术高度的代表性文章,编为一册。选目出自《金明馆丛稿初编》《金明馆丛稿二编》《寒柳堂集》《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元白诗笺证稿》等。通过对陈寅恪先生史学成果的提炼,更为清晰地反映出其在中国中古史...
隋唐史经典之作,陈寅恪先生追本溯源,讲述唐朝政治及其演变过程 一个人很难跳出时代的局限,去辩证看待过去或者当下发生的事情。然而,被誉为“近三百年来第一人”的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却是一个例外。陈寅恪先生学贯中西,博古通今,对史料考证更是信手拈来。阅读他的著作《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在《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的职官章节中,陈寅恪先生考辨了“往往为论史者所忽视或误解”一些“史实”,一是“宇文泰所以令苏绰、卢辩等模仿《周官》之故及其制度实非普遍于全体,而仅限于中央文官制度的一部分”;二是“唐代职官乃承附北魏太和、高齐、杨隋之系统,而宇文氏之官制除极少数外,原非所因袭”。他认...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是历史学家陈寅恪创作的历史著作,首次出版于1944年。该书从礼仪、兵制、财政等方面论述魏晋南北朝制度变迁与隋唐制度的关系,概括出隋唐制度三大历史渊源,是魏晋南北朝隋唐史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内容简介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是一部系统地考辨汉魏至隋唐各种制度渊源和演变的著作,凡八章十...
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傅斯年 我梁某算是著作等身了,但总共著作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梁启超 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代表作了解魏...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是陈寅恪的经典之作,与《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一脉相承,共同揭示了隋唐时代的制度演变。两书均诞生于战乱时期,生活虽艰难,但研究却深入。📌《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从政治角度剖析唐朝兴衰,而《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则专注于制度的形成与渊源,涵盖礼仪、职官、刑律、音乐、兵制、财政等方面...
《隋唐五代史》以陈寅恪与剑桥史观为主导,是否能够代表中国历史的最新制高点,令人商榷。毫无疑问的是,《隋唐五代史》抛弃了中国通史既往写作中的阶级斗争的立论主线与主旨,所以,作者在书中提出了了一种模糊阶级倾向、专注于文化维度的“文化史观”。作者对此解释道:“所谓文化史观是以文化的性质和状态作为历史发展特征...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旨在考查隋唐制度之渊源流变:“兹综合旧籍所载及新出遗文之有关隋唐两朝制度者,分析其因子,推论其源流,成此一书,聊供初学之参考,匪敢言能补正前贤之阙失也。”【3】陈寅恪认为隋唐制度有三源:(北)魏、(北)齐,梁、陈,(西)魏、周,并指出(西)魏、周之源相对而言不如其他二者重要:“...
一、隋唐的制度来自哪里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顾名思义,就是隋唐制度的渊源来自于哪里。陈寅恪通过对隋唐各项制度(礼仪、职官、刑律、音乐、兵制、财政)渊源的分析考证,最后得出了隋唐的制度渊源其实并不是主要来自于其在政治、军事上所继承的北周系统,而是其所消灭兼并的北魏-北齐系统(河西文化+汉魏制度)+南朝...
陈寅恪 著 更新时间:2022-08-31 12:14:50 开会员,本书8折购 >最新章节: 【正版无广】《陈寅恪合集》补记 历史 史学理论 本书收录两部中国中古史的传世杰作,均撰写于抗战之时。亦为忧患之书。前书从礼仪、职官、刑律、音乐、兵制、财政诸方面阐说隋唐二代制度之全体因革要点与局部发展历程。后书是前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