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醉心于乙型肝炎病毒研究的陈娟,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于2020年1月底开始了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作为重庆医科大学新型冠状病毒应急攻关小组的核心成员,也是唯一一名“女将”,她参与新型冠状病毒IgM和IgG抗体检测试剂盒(磁微粒化学发光法)项目的研发,并作为项目临床验证和数据分析课题负责人。“为这场战疫奉献中...
之后陈娟继续深造,在香港中文大学读完博士后,她面临两个选择:一是留在香港,二是回到重庆。曾经的硕士生导师以及后来的博士生导师,同时向她发出了工作邀请,后者还给出了优厚的条件,但陈娟却毫不犹豫地选择“回家”。 2011年,陈娟回到重庆医科大学,主攻乙肝相关性疾病发病机制研究。与在香港相比,当时内地的科研条件还没...
近日,国际肝脏病学领域的顶级期刊Journal of Hepatology以“Neuropilin-1 is a novel host factor modulating the entry of hepatitis B virus”为题,在线发表了我校陈娟教授团队的最新乙型肝炎病毒研究成果。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
然而,表达NTCP的肝细胞对HBV感染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 2024年7月1日,重庆医科大学陈娟团队在Journal of Hepatology(IF=27)在线发表题为“Neuropilin-1 is a novel host factor modulating the entry of hepatitis B viru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Neuropilin-1是一种调节乙型肝炎病毒进入的新型宿主因子。
在20位获得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的科学家中,有一位来自重庆的科学家,她就是重庆医科大学检验医学院副院长陈娟。 陈娟出生于1980年3月,是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她主要致力于乙肝病毒基础与临床研究。乙肝治愈的关键是清除肝细胞中的HBVcccDNA,她的研究为清除肝细...
陈娟,女,汉族,1980年3月出生,香港中文大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重庆医科大学检验医学院副院长,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重庆市三八红旗手,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领...
2024年7月1日,重庆医科大学陈娟团队在Journal of Hepatology(IF=27)在线发表题为“Neuropilin-1 is a novel host factor modulating the entry of hepatitis B viru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Neuropilin-1是一种调节乙型肝炎病毒进入的新型宿主因子。单细胞测序和易感性分析显示Neuropilin-1 (NRP1)表达与HBV感染呈正...
阅读文献、线上会议、讨论实验数据、优化实验方案、指导研究生……最近,重庆医科大学感染性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检验医学院副院长、研究员陈娟的时间每天都安排得满满的,从早到晚工作短则12个小时,长则15个小时。 长期致力于重要传染性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的她,不仅为乙肝治愈策略研究开辟了新方向,还成功研...
重庆医科大学是陈娟的母校,她的本科专业是临床医学,在读研时遇到了导师黄爱龙——国家传染病科技重大专项项目首席科学家,从此踏入了病毒研究领域。之后她又继续深造,在香港中文大学攻下了博士学位。 2011年,博士毕业后的陈娟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留在香港,一个是回到重庆。一边是高薪的诱惑,一边是家乡的情怀。没犹豫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