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世钟陈天华 公版免费书 / 经史子集 · 2.2万字8.4分 10人评分更新时间:2015-12-19 10:50:41近代陈天华著。作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初刊于日本东京。全书两万余字。指出当时中国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清政府的卖国,“亡国灭种就在眼前”的深重危机。呼吁“做官的”、“当兵的”、“世家贵族”、“...
清政府则多次下令查禁,上海当局并于1904年制造了“警世钟案”,迫害书商。后编入《陈天华集》。 第1章 长梦千年何日醒,睡乡谁遣警钟鸣?腥风血雨难为我,好个江山忍送人!万丈风潮大逼人,腥膻满地血如糜;一腔无限同舟痛,献与同胞侧耳听。嗳呀!嗳呀!来了!来了!甚么来了?洋人来了!洋人来了!不好了!不好...
新华社长沙11月15日电(记者 谢樱)他胸怀改变国弱民难之志,笔锋犀利,撰写了《猛回头》和《警世钟》等书,倡导反帝爱国斗争。他铁骨铮铮,以投海自尽方式报效祖国,期冀唤醒民众意识。他就是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革命先驱者之一——陈天华。陈天华少年时因家境贫寒,曾辍学在乡间做小贩,喜爱小说唱词,常仿其文体作...
长梦千年何日醒,睡乡谁遣警钟鸣?腥风血雨难为我,好个江山忍送人!万丈风潮大逼人,腥膻满地血如糜;一腔无限同舟痛,献与同胞侧耳听。嗳呀!嗳呀!来了!来了!甚么来了?洋人来了!洋人来了!不好了!不好了!大家都不好了!老的、少的、男的、女的、贵的、贱的、富的、贫的、做官的、读书的、做买卖的、做...
为了警醒世人,陈天华写了《警世钟》《猛回头》两部浅近通俗的宣传作品。这两部书以强烈的爱国精神和革命勇气,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已迫在眉睫,指出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号召全国各阶层民众团结起来,“杀那洋鬼子”,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被誉为“革命党之大文豪”。 这两本书均在1903年出版,当即风靡...
1陈天华(1875-1905)《警世钟》开头说:长梦千年何日醒,睡乡谁遣警钟鸣?腥风血雨难为我,好个江山万忍送人!万丈风潮逼人,腥膻满地血如糜;一腔无限同舟痛,献于同胞俯耳听。”该诗主要反映了 A. 两次鸦片战争 B. 中华民族危机加深 C. 北洋军阀统治 D. 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2陈天华(1875-1905)《警世钟》开头...
陈天华《警世钟》:1903年3月,29岁的陈天华,由新化实业中学资助,作为官费留学生前往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师范科学习。其年秋,看到祖国主权失矣,利权去矣,撰写下《警世钟》。署“神州痛哭人著”,题目之上标“最新新闻白话演说”。
这个人,了解的人很少,在历史课本上一笔带过,他留下的文字不多,《警世钟》、《猛回头》字数也不多,但我个人感觉,看问题直达根子,他的深度是要超过鲁迅的,不过鲁迅是有所保留,这可能是保存自己的斗争艺术。而陈天华则把问题扒到了底,看得太透了,绝望了,30岁的时候在日本投海而死。
他胸怀改变国弱民难之志,笔锋犀利,撰写了《猛回头》和《警世钟》等书,倡导反帝爱国斗争。他铁骨铮铮,以投海自尽方式报效祖国,期冀唤醒民众意识。他就是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革命先驱者之一——陈天华。 陈天华少年时因家境贫寒,曾辍学在乡间做小贩,喜爱小说唱词,常仿其文体作通俗小说或山歌小调,后入资江书院学习。189...
在本文中,我将从尊重事实、条理清晰、观点独特、旁征博引和触类旁通等方面,对《警世钟》进行分析,以期展现这部作品的价值所在。 一、尊重事实,揭示社会弊端 陈天华在《警世钟》中,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晚清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他通过对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详实描绘,展现了民族危机的严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