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进入同济大学法学院工作,入选2018年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浦江学者)。2022年经遴选成为上海青年法学法律人才库成员。聚焦数据信息、人工智能法律 陈吉栋一直聚焦数据信息、人工智能法律问题与城市法基础理论研究,在上述领域发表论著近50篇部,主持参与各类项目20余项。兼任上海市法学会法农业农村法治研究会副秘...
陈吉栋|做数据信息、人工智能法律研究的先行者 陈吉栋,男,1984年6月生,民建会员,法学博士。现任同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先后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宁波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攻读学士、硕士与博士学位,2014年至2016年赴美国爱荷华大学访问,2017年9月至2022年3月在上海大学法学院工作。2022年4月,进入同济大学法学院工作,...
陈吉栋,男,1984年6月生,民建会员,法学博士。现任同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先后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宁波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攻读学士、硕士与博士学位,2014年至2016年赴美国爱荷华大学访问,2017年9月至2022年3月在上海大学法学院工作。2022年4月,进入同济大学法学院工作,入选2018年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浦江学者)。2022...
陈吉栋,同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上海市人工智能协同治理中心研究员 文章导读 ·摘要: ChatGPT带来了新一轮的狂热抑或忧虑,使得本当退却“虚火”的人工智能法律研究,或再次丧失体系建设良机。以风险为基础的治理是人工智能法研究的起点。已经被欧盟立法、我国立法采用。从...
作者:陈吉栋,同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上海市人工智能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法学博士。 作为应对人工智能时代新兴法律问题的法学学科,人工智能法学与数据法学一样,其前提性命题、基本范畴均独具特色,这就决定了试图用传统线下社会单一部门法理论或制度来解决智能社会中具体法律问题的努力往往会产生只见局部忽视全局的结果...
【作者】陈吉栋(同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来源】北大法宝法学期刊库《东方法学》2023年第1期(文末附本期期刊目录)。因篇幅较长,已略去原文注释。 内容提要:数字时代的法治图景应以何种名目展开,存在计算法学、数据法学和人工智能法学等不同见解。可以确定的是,作为复杂性科学技术,人工智能的研发、生产和应...
11月18日晚,山东大学法学院数字法治青年大讲堂第三讲于线上顺利举办。同济大学法学院陈吉栋副教授作为本次讲堂的主讲嘉宾,以“数据交易法的基本问题”为题作了一场精彩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山东大学法学院助理研究员何晓斌博士主持,东南大学法学院副研究...
行业狂飙之际,政府的治理行动紧随而上。《互联网法律评论》特约专家、同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陈吉栋认为,从风险角度展开讨论,需要将人工智能系统研发与应用风险的认知作为起点,逻辑终点则是风险治理与民事责任的沟通,如此构建以风险为基础的人工智能法律治理体系。本文在分析风险分级的基础上,引入“规制空间”理论,提出...
同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要目 一、定名之争:计算法学、数据法学抑或人工智能法学 二、人工智能法的基本原则初步浮现 三、元宇宙视领域下数字身份研究开始起步 四、法律行为领域研究未取得实质进展 五、新兴权利的勃兴及其体系化 结语 数字时代的法治图景应以何种名目展开,存在计算法学、数据法学和人工智能法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