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修园(1753年-1823年),中国清代医学家。名念祖,字修园,又字良有,号慎修。福建长乐(今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江田镇溪湄村)人。生于乾隆十八年(1753),卒于道光三年(1823)。陈修园自幼一边攻读儒经,一边学医,曾拜泉州名医蔡茗庄为师学医。乾隆五十七年(1792)中举,曾任直隶省威县知县等职,在任上...
陈修园,原名陈念祖,字修园,又字景歧,是清代著名的医学家,生于乾隆十八年(1753年),逝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福建长乐人。 个人背景:陈修园自幼聪颖好学,曾师从名医蔡宗玉,得其真传。他学识渊博,精通中医经典,对《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其医学理论注重实践,强调...
陈修园,出生于1766年,卒于1823年,他是清代的奇人。为什么说奇呢?一是他是著名的医学家,一生治愈了无数病患,对清代以来不正视中医基础理论的行为进行了纠正。二是他是位最高产的中医作者,清代出版商们都从他身上看到了商机,认准了只要是用陈修园命名的书籍就能取得不错的销路,所以现在都在争论陈修园的著作到...
陈修园曾说,“文章报国,尚挟时命而行,而能为良医者,随在可以活人”[3]。就是说,以儒术报国,要讲机运和命运,不是想做就能做的。但一个好的医生,却可以随时治病救人。因此他虽然做了官,已经算是报国有门了,但仍然在公余或者救灾时,尽力为百姓解除病痛疾苦,时常以医术济世救人。在医学理论上陈修园...
陈修园全部作品:神农本草经读,医学三字经,医学实在易,医学三字经,时方妙用,神农本草经读(中医启蒙经典),金匮方歌括,金匮要略浅注,灵素节要浅注(陈修园医学丛书),医学三字经
陈修园(1753-1823),清代著名中医理论家、临床家、医学教育家。他的一生亦官亦医,“半治举子业,半事刀圭家”。用两个字来形容陈修园的话就是儒医。他为官“善体民情,不事鞭挞;遇事能断,绰有贤声”[1]。为医“大医精诚,止于至善”。 陈修园的“事刀圭家”, 只能用一半精...
陈修园(1766~1823),福建长乐湄村人。清代著名的医学家,医术非常高明,治愈了无数的疑难杂症。他对祖国医学的贡献主要在于纠正了清代以来不正视中医基础理论,只是从唐宋以来的验方中选取一些用来治疗一些平常的疾病,一遇到疑难怪病就束手无策。陈修园极为重视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和研究,精研《黄帝内经》《伤寒论》...
陈修园,名念祖,字修园,又字良有,号慎修,清代著名医学家,约生于公元1753年,卒于公元1823年,福建长乐人。陈修园一生致力于中医经典的研究与普及,对中医理论有着独到的见解。他精通内、外、妇、儿各科,尤其擅长治疗温病,对中医方剂学也有深入的研究。陈修园的医术和学...
陈修园 名念祖,字修园,号良有、慎修,以字行。福建长乐人。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生;道光三年(1823年)卒于榕城(今福建福州)。中医普及家、尊经崇古派。 陈修园幼年丧父,家境贫寒,由博学通医的祖父陈居廊抚养。陈修园7岁能背诵经文,14岁读完《四书》、《五经》,并兼习医学。19岁举秀才,20岁开始在乡里悬壶济...
陈修园秀才及第后于福建知名的鳌峰书院求学,院长孟超然精研医学。他 39 岁中举,赴京会试未中留京,此间在医学界初露锋芒,林则徐毕业于此还曾为其书作序。这一年,光禄寺卿伊云林中风卧床多日,水米不进、人事不知。名医皆束手,陈修园三剂药让其五天下床。此时和珅患足萎,陈修园又以狗皮膏药将其治愈,其善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