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8月5日,陈伯达因病获准保外就医,1989年9月20日因心肌梗塞猝死于北京。随后,陈伯达以原名“陈建相”被送往北京八宝山火化。遗体告别仪式上没有讣告,也没有悼词。
陈伯达就是个例子。他在秦城监狱里独占了一栋三层的小楼,这可不是一般的牢房,这栋小楼里不仅有住的地方,还有一定的活动空间。据说陈伯达可以在小楼里随意走动,几乎是完全自由的状态。相较于其他囚犯的生活条件,陈伯达的处境可以说是非常优越了。但话又说回来,这样的优待并不意味着他生活得很舒心。毕竟,失去了...
医生来得也很快,但是等医生来了以后,翻看陈伯达的瞳孔,无奈的摇了摇头。这个85岁的老人,就以这么突然的方式去世了,毫无病痛,毫无感觉,也是一种幸福吧。那时候,陈晓农还在去往石家庄的绿皮火车上。陈晓农作为一家之主没有在,众人商量以后,决定等晓龙回来以后再来料理后事,而陈伯达的遗体就先送到医院里。随着...
在这座安静的小院里,陈伯达开始整理自己的回忆录。他用工整的字迹记录下自己的人生经历,反思过往的种种过失。1988年10月,陈伯达正式刑满释放。组织上考虑到他的年事已高,允许他继续住在原来的住所,并保留了各项生活待遇。释放后的陈伯达经常在院子里散步,偶尔会接待一些老友来访。他们谈论往事,回忆那些峥嵘岁月...
陈伯达,就出生在这个小村子。陈家虽然是一个秀才之家,但是生活过得还是有些拮据。到了陈伯达父亲这一辈,更是显得拮据不少。陈父也是一个秀才,但是也就止步于秀才了,没有在官场上起步,只好在老家的私塾当了一名普通的教书先生。虽然薪水不高,但好歹还能养活一家人。打小,父亲就对陈伯达的教育很严格,尤其是...
陈伯达不是个政客,他并不想当政客,当政客就要活动,要到处跑,要讲话,他不擅长这些。他正式讲话,五分钟都困难。在延安,我觉得他只想当个政论家,他只希望他的一篇文章出来,得到全党注意,全国注意,他就十分满意了。他一生的文章,没有离开最高的领导,都是受命要写的。他写这种时尚著作,一直到1966年“...
1983年6月,中央干部局的两名工作人员例行来到了陈伯达的家中,询问他在生活上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助或者要依靠组织解决的问题。 陈伯达客气的招呼两名年轻的同志坐下,随后开口说道: “组织上能给一些钱给我买水果吗?” 陈伯达是我党高级干部,曾任中央政治局常委,更重要的是,陈伯达曾经担任过毛主席的政治秘书长达三十一...
陈伯达这个名字是我参加一九三五年“一二九”学生运动时听说的。 参加这次学生运动的同学大都知道,当时北平有好几位大学教授不但同情和支持学生运动,而且本人就是抗日救亡的积极分子。那时我在清华大学学习。清华的张申府教授就是这样的一位。他是革命先驱,“五四”运动的参加者。我也听人说他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
陈伯达倒台的事儿,咱们都清楚,就在九届二中全会的时候。陈伯达鼓吹林彪的“天才论”,还支持设国家主席,就被毛主席狠狠批了一顿,紧接着就被隔离审查了。这里头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到现在也还是个谜。周扬以前做过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他见过晚年时候的陈伯达。周扬觉得陈伯达垮台主要是因为地位太高了。可陈伯达...
1971年那个深夜,当陈伯达被押往秦城监狱时,这位年迈的老者突然在监狱门口高喊:"我在阜平可是做过一件好事的!"这句看似莫名其妙的话,却在瞬间传遍了整个监狱。守卫们面面相觑,不明白这位昔日的高官为何说出如此怪异的话语。然而就是这句看似无关紧要的呓语,却让这位曾经显赫一时的政治家在其后的囚徒生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