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陕西省宝鸡市陇县元宵节社火巡游活动上,群众在观看马社火。新华社记者 刘潇摄 年过七旬的陇州社火传承人宋怡儒,仍想与时俱进:“要吸引年轻人,必须创新。”他设计的社火“和谐陇州”用眉户剧夹杂狗叫、羊叫声的配乐渲染出“田园牧歌”,“梁山伯与祝英台”则是参考芭蕾舞剧做了服装和配乐创新。...
2018年2月28日,正月十三,河北镇庙坡村在进行驴社火游演。 “陇州社火表演内容取材于神话、历史演义和民间传说,人物大多是神仙和文臣武将,除了祈求庇护、娱乐大众,更重要的是传颂这些英雄人物的美德。”陇州社火传习所负责人王忠厚说,社火蕴含着庄稼汉朴素的是非善...
肆近现代发展新中国成立后,陇州社火表演规模更大、内容更丰富、技艺更精湛。2001年,陇县挈社火参加德国文化节;2003年被授予“中国社火文化之乡”等称号,2007年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3年被授予“中国民间社火艺术之乡”。近年来,当地出现多...
陇州社火由来已久,最早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据史料记载,早在汉代,陇县就有每年正月耍社火的风俗习惯。明清时期,当地各古庙会戏唱斗台,全县各村社火昼夜不绝,随场变演,逐渐形成了村村“赛社火”的风习。“随着一代代民间艺人与当地民众的自觉传承和发扬,陇州社火已发展成具有明确类别...
宝鸡民间社火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中,陇州社火因其色彩浓烈、笔触细腻的脸谱和原汁原味、丰富多样的表演等,被列为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来自全国的游客如潮水般涌入陕西省宝鸡市陇县,或走村串巷追寻充满乡土气息的社火,或在人海之中争睹社火巡游表演,...
2月22日,陕西省宝鸡市陇县少儿社火在进行巡演。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陇县的社火会有300余家 从正月初二 社火便在各村耍起来 2月23日,陕西省宝鸡市陇县东南镇的村庄里在进行地台社火表演。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直至元宵节 小巡游汇聚成大狂欢 2月22日,陕西省宝鸡市陇县陇州社火在进行表演。新华社记者 刘潇摄 ...
2月23日,陕西省宝鸡市陇县东南镇黄花峪村在进行社火游演。 陕西省宝鸡市陇县古称陇州,是“中国社火文化之乡”。当地耍社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长久以来形成了马社火、背社火、高芯社火、地台社火等多种特色社火。 宝鸡民间社火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月24日,陕西省宝鸡市陇县元宵节社火巡游活动上,群众在观看马社火。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年过七旬的陇州社火传承人宋怡儒,仍想与时俱进:“要吸引年轻人,必须创新。”他设计的社火“和谐陇州”用眉户剧夹杂狗叫、羊叫声的配乐渲染出“田园牧歌”,“梁山伯与祝英台”则是参考芭蕾舞剧做了服装和...
锣鼓声汇聚,社火游演队伍浩浩荡荡而来,高跷、旱船、芯子、竹马……在元宵节等重要传统节日,社火一耍起来,热闹喜庆的气氛便迅速弥漫整个陇州大地。 在陇县还被称为陇州的千年前,社火便在这片土地生根发芽,携着对风调雨顺的期盼、对忠诚正义的传颂和对载歌载舞的享受,年复一年融入当地人的文化血脉。 乡土艺术 ...
陇州社火的种类繁多,有马社火、背(陇县称挈)社火、抬社火、车社火、高芯社火、高跷社火、跷板社火、血社火等20多个种类。 步社火 步社火是按照神话、传说、民俗、戏剧等故事情节装扮的人物角色,徒步行走进行表演的一种形式,亦称走社火。 马社火 陇州“马社火”大约起源于汉代的“马戏”和“戏马”艺术。马背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