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陆羽用《易经》为自己占卜,得“渐”卦:“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意思是说:鸿雁落在陆地上,它的羽毛可以用作装饰,吉利。于是为自己取名“陆羽”,字“鸿渐”。图说:图中即为“陆鸿渐”瓷偶。出自五代十国时期白瓷茶具明器一组。除“陆鸿渐”瓷偶外,还有短流执壶、风炉、茶鍑、茶壶、茶...
陆羽约784年移居上饶城北茶山寺,筑庐辟园植茶,往游弋阳、余干。据《府志》:“府城北茶山寺,陆羽曾寓其地,即辟山种茶”、“茶山寺在城北。一名广教寺,陆羽泉在焉”。785年,好友孟郊来访,写下本诗。诗中真实反映了陆羽晚年在上饶的生活:开亭、凿泉、种茶,啸竹吟花,一如世外桃源。原诗及注释 陆鸿...
答: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世为念的隐士。他隐居在远离尘嚣的大自然中,屋外桑麻环绕,小径相通,篱边种着菊花,尚未著蕾,无犬吠之嘈杂,生活环境幽静,反映了他是一位不入俗流的高人逸士。他每日外出遨游山林,傍晚太阳西斜才兴尽而返,反映了他拥有潇洒自在的性格和闲适的生活情趣。 分析人物形象题:点...
【4】不同点:陆鸿渐虽然也是隐士,但他的住处离闹市还不是很远,并且与邻为伴,日落而归,有踪迹可寻,更富有生活气息。《寻隐者不遇》中的隐士隐居深山,采药为生,行踪不定,是一位真隐士。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的鉴赏能力。诗句鉴赏具体包括:句意的理解,内容的把握,情感的概括,手法的分析等等。作答本类...
译文 他把家迁徙到了城郭一带,乡间小路通向桑麻的地方。近处篱笆边都种上了菊花,但是到了秋天也没有开花。敲门后未曾听到一声犬吠,要去向西家邻居打听情况。邻人回答他是到山里去了,归来时怕是要黄昏时分了。注释 陆鸿渐:名羽,终生不仕,隐居在苕溪(今浙江湖州境内),以擅长品茶著名,著有《茶经》一书,...
《寻陆鸿渐不遇》是一篇古诗,是刘长卿精心创作的宋诗,突出地表现了梦幻般的离别景象。诗中,刘长卿聚焦陆鸿渐这一人物的形象,勾勒出了一幅凄美动人的感情画面。从诗中可以看出,陆鸿渐是一个英俊潇洒、形象曼妙的少年人物。他被描绘成披思茅,双目如电,抬头望归路,飘然而立,大有“满眶风清泪,青山多妩媚”的...
唐代有个诗僧叫皎然,他喜欢饮茶。据说他是晋朝名士谢灵运的后人,在文学创作上造诣极深。他有个好朋友叫陆鸿渐,喜欢种茶、品茶、研究茶,二人一见如故。这位陆鸿渐就是茶圣陆羽,隐居在湖州苕溪,与茶为友。有一次皎然和尚要去拜访陆鸿渐,也许是没有提前约定的缘故,白跑一趟。皎然和尚乘兴而来,尽兴而返,丝毫没...
解析 诗中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的形象 诗中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的形象. ①通过前四句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间接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 ②通过最后两句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答案](步骤1)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 形象。(步骤2)前四句通 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 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 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 潇洒疏放。(步骤3)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 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_。反馈...
给孩子讲解古诗:寻陆鸿渐不遇-皎然 陆鸿渐,就是陆羽,鸿渐是他的字。是中国茶文化的创始人,被后世的人尊为茶圣。他写过一本书叫《茶经》,很全面地讲述茶的种类、怎么种、怎么摘、怎么泡、怎么喝等等,关于茶的方方面面,这本书是世界上第一本讲茶的书。现在还能买得到。陆羽这个人,据说是20岁左右就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