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相生油理论 别名 无 表达式 陆相地层生油 提出者 李四光、潘钟祥 提出时间 1941年 应用学科 地质学 适用领域 石油勘探 人类发现并利用石油和天来自然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但是应用近代科学技术手段开采石油、天然气只是近100多年的事情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及天然气的国家之一。但自1878年近代石...
陆相生油说是在陆相沉积环境中也可以生成大量石油的一种成油理论。由中国学者黄汲清和潘钟祥各自独立地于20世纪40年代初首先提出。认为沉积岩中无论是水生的或陆源的动植物有机物质,都能作为生油母质;且其数量和有机质转化为烃的条件,陆相沉积环境均不逊于海相沉积环境,都可生成大量石油。这一理论由于中国大庆、大港...
可以认为干酪根降解成油强调的是油气形成的热力学和化学机制而陆相潮湿拗陷一类理论强调了环境对陆相油源层的控制意义也许可以将陆相大中型油气形成的地学构架之一表述为环境控三陆相生油与地球化学石油成因理论的主体仍是干酪根热降解成油从这个角度出发就应当定量地确定陆相有机质质量上是否为有效的成分数量上不仅可以从...
陆相生油理论自提出以来,由于受到实验分析技术水平所限,仍以宏观分析和地质研究为主,而对沉积有机化合物分子的检测和研究尚未展开,石油源于陆相沉积有机物质的直接地球化学证据不多,陆相沉积有机质生成和排驱原油的机理不清楚。中国地质学家们从不同学术观点出发,对陆相生油理论给予了概括和总结,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
陆相生油理论于20世纪20年代开始形成,陆相生油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初始陆相生油论和成熟陆相生油论两大阶段。初始陆相生油论显著的特点一是研究手段以石油地质调查为主,二是结论以推断为主。20世纪50年代以来,成熟陆相生油论取得了以下主要重大成果:对陆相生油层的形成和陆相生油的基本条件作了出色研究,总结出“潮湿与干燥...
至20世纪50年代末,国际地质学界还在分析世界各地发现的陆相地层产出的原油,尽管存在不同的来源与成因解释,但已孕育着陆相生油理论,它将作为石油地质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冲击着惟海相成油理论的主导地位。应当说明的是,这一时期,一些中外学者虽承认陆相石油生成和聚集的事实,却还不能证明具有较大规模的有机质堆集、...
陆相生油理论干酪根热降解烃源岩沉积发育史实际生油量中国陆相生油是我国老一代石油地质家提出的,它不仅有效指导了中国陆相沉积盆地的石油勘探,也为中国陆相生油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富资料和宝贵经验。中国的石油地质家本应继承老一辈的优良学风,坚持通过石油勘探实践研究中国陆相石油地质理论。但1978年干酪根热降解生油学说引...
按此理论,只要在陆相地层中有足够丰富的有机质,又具有在热力作用下降解为油气的地质条件,则陆相生油和海相生油在本质上是相同的,是无原则差异的。因此,讨论陆相生油,或者更确切地说陆相能否形成大、中型油气田是陆相沉积能否蕴含足够丰富的有机质,这些有机质能否具有可以转化为油气的特性,即在陆相条件上能否形成量...
1959年,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提出了“陆相生油”理论,打破了西方学者的“中国贫油”学说。1960年,著名物理学家王淦昌发现了反西格玛负超子;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