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载人潜水器舷窗看见的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 以上图片均为黄泽鹏提供 2024年,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考古进行了第三阶段深海考古调查。在5月进行的本阶段第十六次深潜中,最激动人心的发现是“丙寅年造”红绿彩碗。该碗内以红绿彩绘仙人醉酒图,外腹部以红绿彩绘婴戏纹,外底以红彩双方框书“丙寅年造”款。
从出水文物来看,一号沉船始发港可能为广东或福建,经华南沿海沿岸航行后,从海南岛东部穿南海西北陆坡海域,抵达马六甲等贸易中转地。二号沉船满载的原木,经检测分析为乌木,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木材,可用于制作家具,主要分布于南亚、东南亚地区,二号沉船应是在马六甲等贸易中转地装载乌木后,穿过南海西北陆坡海域,经...
据了解,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发现于2022年10月,位于海南岛与西沙群岛之间的南海海底,遗址水深约1500米,两艘沉船其年代分别属于明朝正德、弘治年间。现已确认:一号沉船遗址由核心区、环形区和条形区组成。其中,核心区长约37米、宽约11米,最高处与最低处相差约3米,由船体和大量堆叠有序、码放整齐的...
我国南海发现两处明代沉船,分别被定名为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和南海西北陆坡二号沉船,保存相对完好,时代比较明确。其中,一号沉船文物以陶瓷器为主,散落范围达上万平方米,推测数量超过十万件;二号沉船则发现大量原木。这是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内部(2022年10月摄)。新华社发 国家文物局考古司司长闫亚林说:“这...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考古调查是我国考古工作者第一次近身探秘深海古船。他们首次运用考古学理论、技术与方法,严格按照水下考古工作规程要求,借助深潜技术与装备,对位于水下千米级深度的古代沉船遗址开展系统、科学的考古调查、记录与研究工作,对于我国深海考古的发展具有重要里程碑的意义。对于具有高技术门槛...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位于海南省三亚市东南约150公里海域,是我国首次在1500米深海发现的沉船遗址。考古调查确认,一号沉船遗址核心区为船体和大量堆叠有序、码放整齐的船货构成的堆积。二号沉船遗址核心区以排列整齐、堆叠有序的原木堆积为主,另有少量陶瓷器、铅锡器等。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研究馆员宋建...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发现于2022年10月,位于海南岛与西沙群岛之间的南海海底,西北距离三亚约150公里,遗址水深约1500米。根据国家文物局的统筹部署和工作安排,2023年,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中国...
2023年10月,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三家单位联合完成了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第二阶段考古调查工作,通过观察一号沉船出水青花瓷的器型器类、胎釉成分、装饰技法等,项目组认为一号沉船遗址年代约为明正...
国家文物局13日在海南琼海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考古新成果。 国家文物局介绍,2023年5月至2024年6月,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使用“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联合对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开展了3个阶...
我国深海考古取得重大发现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提取文物九百余件(套)6月13日,国家文物局在海南琼海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发布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考古最新成果。2023年5月至2024年6月,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