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九渊全集》,陆九渊 撰,叶航 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 2021年12月 三十四岁时,陆九渊春试南宫,也就是考进士。深得考官吕祖谦赏识,称“一见高文,心开目明”。陆氏中选,毫无悬念。在廷对时,陆九渊有所收敛。获赐同进士出身,仅在末甲。虽然录取了,排名却靠后。陆九渊仍无动于衷。称:“见君之初,岂敢...
陆九渊学风浩荡,光霁日月。有“浩然”之气象。其以“易简”为法,不事雕琢、刊落名教,自得而得,不至而至。1.学而能立,方称为学之道 为学者,首当立志。若不立志,所托非学。若能立志,更有何事。故陆氏言:“志乡一立,即无二事。”此可见立志乃头等大事,惜乎今人以快乐为本,不求学问之志。遂每...
1139年3月26日,中国“心学”创始人陆九渊出生于抚州金溪。他是南宋哲学家、教育家,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因书斋名“存”,世称存斋先生。又因讲学于象山书院(今江西贵溪西南),被称为象山先生,学者常称其为陆象山。陆九渊是南宋时期最富有个性的哲学思想家和文化教育家,在程朱理学集大成之际,他以高度的学术...
“心学”流派,陆九渊“心即理”的主观唯心主义概述 引言 陆九渊(公元1139--1192年)字子静,江西抚州(今江西临-川县)金溪人。他出身于官僚世家,八世祖陆希声当过唐朝的宰相。他在哲学思想上是一个主观唯心主义者,把儒家思孟学派和佛教禅宗的思想结合起来,并承袭和发挥了程颢天即理即心的观点,构成他的所谓...
此是心学超然一路,即无须有一个着力处。着力不得,方是上乘。苏东坡临终,亦吐遗言:“着力即差。”可见其功夫深厚。陆九渊于心学,有超拔之功。其心学造诣,在心不在学,可心不可学。全从其心,全尽其理,即是心学。全心即理,全理即心,知此者当知,陆九渊的心学,即是全学。若不全学,而只是局部之...
此是心学大要。须知勿将反求诸己当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陆氏所言之心,非自我一身之小心,而是全体将用之大心,所谓“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方是。故反求诸己者,亦勿急迫下切己功夫,而是要寻求个内外一致,直至能领会“无内无外”的要领。若至此处,方是你也不误陆九渊、陆九渊也不误你的心领之所...
陆九渊的“心学”主张①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②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③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反省内心
陆九渊,(1139-1193),字子静,抚州金溪人。南宋哲学家、教育家,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本图源自明万历《三才图绘》。 遇事逐物皆有省发 陆九渊(1139-1193)思想之得力处,跟两位前人最是相关。一个是孟子,一个是程灏。他自况:“因读孟子而自得之于心也”。读程灏时又赞其“通疏”。
陆九渊立志要做儒家的圣人,而他以为,做圣人的道理不用别寻他索,其实就在自己心中,他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东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西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千百世之上至千百世之下,有圣人出焉,此心此理,亦莫不同也。”对宇宙无穷与对圣人之心广大的顿悟使陆九渊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