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与半夏同用,首推张仲景,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有多首方剂就是附子与半夏同用,甚至乌头与半夏同用的。如《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中的附子粳米汤,可治疗中焦虚寒夹饮所致的腹满腹痛,其药物组成就主要是炮附子与半夏同用,方为炮附子...
附子与半夏相伍同用,首推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中寒饮逆满证条文曰:“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此为中焦虚寒挟饮所致之腹满腹痛,故以附子粳米汤温中散寒,化饮降逆,这个附子粳米汤的药物组成为:炮附子、半夏、甘草、大枣、粳米。方中附子补阳益火,祛...
1、肠系膜淋巴结核:腹痛剧、自汗盗汗、肠鸣、排气多、高烧、胄脘亦疼时欲呕,苔白腻、脉沉弦紧。分析:寒饮郁久化热,治疗上温中化饮。附子粳米汤与小半夏加茯苓汤。 制附子15克,炙甘草10克,大枣5枚,半夏20克,生姜15克,茯苓15克,粳米20克。这是一付量,...
方中温热药干姜、细辛、半夏温肺化饮,寒凉药大黄通利大便,泄胃热。 2.脏热腑寒证 例:《伤寒论》黄连汤由黄连、甘草、干姜、桂枝、人参、半夏、大枣组成。方中寒凉药黄连清心除烦,温热药干姜、桂枝温散胃寒。 寒热在同脏 例:《金匮要略》小青龙加石膏汤由麻黄、桂枝、芍药、细辛、甘草、干姜、五味子、半夏、石膏...
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的附子粳米汤,《千金方》之半夏汤、附子五积散,《证治准绳》之小半夏汤,《张氏医通》之附子散都含有的反药组合是()A.海藻与甘草B.川乌与半夏C.附子与半夏D.甘遂与甘草
百度试题 题目张仲景用治吐血、衄血的泻心汤,其方剂组成是()? 甘草、黄芩、黄连、干姜、半夏、大枣大黄、黄芩、黄连、附子大黄、黄芩、黄连半夏、干姜、黄芩、黄连、人参、甘草、大枣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大黄、黄芩、黄连 反馈 收藏
张仲景用治吐血、衄血的泻心汤,其方剂组成是 A. 大黄、黄柏、黄连 B. 大黄、黄芩、黄连 C. 大黄、黄芩、黄连、附子 D. 甘草、黄芩、黄连、干姜、半夏、大枣 E. 半夏、干姜、黄芩、黄连、人参、甘草、大枣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B 反馈 收藏 ...
古经方张仲景的《伤寒论》中的方剂: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9克,桂枝9克,黄芩9克,干姜6克,煅牡蛎6克,甘草6克,天花粉12克。适应情况:人受风寒,发汗之后形成的情况。太阳病误用汗下后,形成小柴胡证的兼证,其证寒热往来,胸胁满结,口渴但渴而不呕,心烦,但头汗出,小便不利。但有大便溏稀,口苦。该...
而柴胡桂枝干姜汤正是与大柴胡汤证相对的方剂,是少阳兼里虚寒之证。如此,则兼表兼里,里实里虚俱备,少阳为枢之意义才完美。仲景于146条论少阳兼表的柴胡桂枝汤,紧接着在147条论少阳传入太阴的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其用意之深,令人玩味无穷。所以,刘老在其《伤寒论十四讲》中云:“用本方和解少阳兼治脾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