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纤》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的篇目。作者通过对阿纤这个角色的描述,进一步阐述了兄弟情,夫妻情,以及友情,真实的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人们生活的思想状况。本文最终以有情人终成眷属喜剧收场。原文 奚山者,高密人。贸贩为业,往往客蒙沂之间。一日,途中阻雨,及至所常宿处,而夜...
《聊斋志异》·阿纤 [ { "t": "img", "src": "349bc0c8016a66b27af354b0c4db9f86.png", "w": "277", "h": "392" } ] 奚山者,高密人。贸贩为业,常客蒙沂间。一日,途中阻雨,至歇处,夜已深,遍叩无应。徘徊底下。忽二扉豁开,一叟出,邀客入,山喜从之。絷蹇登堂,堂上并无几榻。叟...
聊斋志异卷十·阿纤 (蒲松龄) 译文及注释 奚山者,高密人。贸贩为业,常客蒙沂间。一日途中阻雨,至歇处,夜已深,遍叩无应。徘徊底下。忽二扉豁开,一叟出,邀客入,山喜从之。絷蹇登客,堂上并无几榻。叟曰:“我怜客无归,故相容纳。我实非卖食沽饮者。家下止有老荆弱女,已眠熟矣。虽有宿肴,苦少烹...
老头说:“我家阿纤起来了。”奚山一看这姑娘,有十六七岁,身材苗条,容颜秀丽,举止风度优美动人。奚山有一个小弟弟还未结婚,心里暗暗看中了这位姑娘,因而就请问老头的籍贯和门第。老头儿回答说:“我姓古,名叫士虚。儿子、孙子都早死了,只剩下这个女儿。刚才不忍心打搅她的酣睡,想必是老伴儿把她叫起来的...
而且,如果不是因为他,我又怎么能认识三郎你呢?”从此以后,家中再也没有发生过什么怪异的事情。阿纤和三郎共同经营着他们的家业,日子越过越红火。他们彼此扶持、相互关爱,成为了当地人人羡慕的一对恩爱夫妻。选自《聊斋志异》 声明:本故事内容皆为虚构,文学创作旨在丰富读者业余生活,切勿信以为真。
《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文学家蒲松龄所著的文学巨著。全书分为12卷,收录短篇文言小说491篇。蒲松龄在继承魏晋志怪和唐宋传奇传统的基础上,以隽永之笔、博爱之情,取得了中国文言小说创作的伟大成就,本书也就成为一部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不朽作品。 阿纤 原文和翻译 对比...
民间故事:「聊斋志异」阿纤 奚山,山东高密县人,常年在外行商,往来于蒙阴、沂水之间。一日,赶路途中突遇大雨,等他匆匆赶到常宿之地时,夜色已深。他急切地敲遍旅店的门,却无人回应。无奈之下,只好在一户人家的屋檐下徘徊。正发愁时,两扇门突然打开,一位老者现身,热情相邀他进屋。奚山喜出望外,赶忙...
据《聊斋志异》手稿本 奚山者,高密人。贸贩为业,往往客蒙沂之间。一日,途中阻雨,及至所常宿处,而夜已深,遍叩肆门,无有应者,徘徊庑下。忽二扉豁开,一叟出,便纳客入。山喜从之。絷蹇登堂,堂上迄无几榻。叟曰:“我怜客无归,故相容纳。我实非卖食沽饮者。家中无多手指,惟有老荆弱女,眠熟矣。虽有...
「聊斋志异」阿纤 在山东高密县,有个名叫奚山的行商,常年奔波于蒙阴、沂水之间。这奚山为人正直善良,心地仁厚,只是尚未成家,家中父母年事已高,还有一个尚未娶妻的弟弟三郎,一家人的生计全靠奚山在外奔波劳碌维持着。一日,奚山如往常一样在外行商,不料途中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那雨势汹汹,如天河...
《聊斋志异白话文》·卷十 阿纤聊斋志异白话文 蒲松龄 著 大 中 小 奚山,是山东高密县人,以行商为业,常常客居于蒙阴、沂水之间。 有一天,他在途中遇上了大雨,等他赶到他经常住宿的地方时,夜已经很深了。敲遍了旅店的门,没有开门的。他只好徘徊在一户人家的房檐下。忽然两扇门打开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