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的历史沿袭中走来,阿布拉莫维奇所承接的,是一段没有断裂的行为艺术短史,她将“身体”视为更为彻底的媒介,将身体政治与极限艺术推向高峰。阿布拉莫维奇的作品中充满了对性别、暴力、性、政治等社会话题的批判,尖锐而有力。之所以她的几乎每件行为艺术作品都能激起广泛讨论,一方面毋庸置疑与她超凡的营销能...
1974年,来自前南斯拉夫的行为艺术家,28岁的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在意大利那不勒斯举办了一场行为艺术。她怎么也不会想到,这场行为艺术让她差点丢了命,犹如一场噩梦,让她想起来就后怕。玛丽娜被称为行为艺术之母。为了探索身体和心理的极限,她决定在那不勒斯莫拉工作室里举办一场和观众互动的行为艺术。这场行为...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被誉为“行为艺术之母”,是一位以大胆创新的行为艺术作品而享誉全球的艺术家。她的作品围绕三个核心议题展开:表演者与观众之间的互动、肉体的极限挑战以及思维方式的探索。通过这些富有挑战性的作品,阿布拉莫维奇打破了视觉艺术的传统框架,为行为艺术赋予了新的定义。在长达四十余年的艺术生...
阿布拉莫维奇的行为艺术含有对人性极致的探索,这种探索有一部分常常和两性情感有关。当年阿布拉莫维奇和情人乌雷(Ulay)一起做行为艺术,就在二人关系中探索情感的冲突,将人与人之间的复杂情绪通过极致惨烈的方式展示出来,触痛了观者的视觉和心灵。1976 年在阿姆斯特丹,阿布拉莫维奇遇到了同为艺术家的乌雷。巧合的...
行为艺术,它存在的根本意义在于哪里?估计欣赏的人多想明白的人少。但执着于此艺术行为的人却有自己的想法,比如见证人性。至少,对于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就是如此。只不过可悲的是,她在多次艺术行为之后突然醒悟:“一旦你把决定权交给公众,离丧命也就不远了。”1974年,玛丽娜在意大利那不勒斯的一个工作室里,...
提到行为艺术,你一定会首先想到一个名字: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ć)。在行为艺术领域中,许多早期重要作品都来自于她,包括将自己作为观众的实验对象的《节奏0》(Rhythm 0,1974)),以及艺术家亲身躺在一个燃烧着的五角星形状中直至丧失知觉的《节奏5》(Rhythm 5,1974)……这些行为表演将观念与...
第一个就是《节奏0》算是艺术家早期作品中挑战肉体极限的行为艺术,也是节奏系列的最后一个作品。1974年,23岁的阿布拉莫维奇用6个小时,把自己交给观众,在这期间人们可以对她做任何事情,也可以使用桌前的76件物品“加持”在她身上,她来承担一切后果,即使大众要杀了她。表演开始是和谐的,有的人递水给她,有...
2010年3月14日,艺术行为大师阿布拉莫维奇在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内,开始了一场与人面对面的艺术行为之旅。当时,一个房间,一张桌子,两把椅子。阿布拉莫维奇安静地坐于椅子上,静静地望着前来与自己面对面的观众,她不言也不语,甚至不喜也不悲,她将自己变成了“石头”。在长达716小时的时间里,阿布拉...
1976年,阿布拉莫维奇与乌雷相识于阿姆斯特丹,两个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从而很快坠入爱河,成为灵魂上的伴侣。之后,这对共同演绎行为艺术的艺术男女,组成了一个艺术二人小团队,从而在行为艺术行业中大放异彩。在相识后的12年时间里,乌雷与阿布拉莫维奇共同创作多次艺术作品,比如《空间中的关系》《无量之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