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含经讲解08 四念处四念住 七觉支 正念冥想 七日速成秘笈 #阿含经 #阿含经讲解 #四念处 #四念住 - 你好阿含于20231008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10.9万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特别是《阿含经》的“四念处”:“观心无常”、“观受是苦”、“观法无我”、“观身不净”。但佛陀却在最后的阶段提出了:“常”、“乐”、“我”、“净”。不仅仅是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观点。我们不禁会产生疑问,这不是自己否定自己吗?到底哪种说法对?我们该如何选择?一连串的问题油然而生,其实...
“十二因缘”是宇宙论的部分,而“四念处”是一套功夫论。 之前我们学过“四念处”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这是大乘佛教的说法。而在《增一阿含经》里是“观身,观受,观心,观法”。 1、 观身:去除恶念,无有忧愁。身体不是你的,没有必要执着。“观身不净”的观点我们现在无需观...
先说《杂阿含》。本经虽有对外道、王族、居士、诸天、魔、梵等众说去恶生善的方便法门,但大部分经文都记载佛为出家弟子开示蕴、处、界、四谛、十二缘起等根本法义;四念处、四正断、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等修证法门,以及坐禅的方法与境界。这些都属佛法的第一义。次说《中阿含》。本经内容...
时,尊者阿那律独一静处,禅思思惟,作是念:“有一乘道,净众生,离忧、悲、恼苦,得真如法,所谓四念处。何等为四?身身观念处,受、心、法法观念处。若于四念处远离者,于贤圣法远离;于贤圣法远离者,于圣道远离;圣道远离者,于甘露法远离;甘露法远离者,则不能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若于四念处信...
愚痴比丘内根外境被五缚已,随魔所欲。是故,比丘,当如是学,于自所行处父母境界依止而住,莫随他处他境界行。云何,比丘,自所行处父母境界?谓四念处:身身观念住,受、心、法法观念住。”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二一)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时,尊者阿难与众多比丘...
佛告他:生必灭,勿徒自悲,当修四念处。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那时,尊者舍利弗乃住于摩竭提的那罗聚落,因疾病而涅盘。纯陀沙弥,为瞻视(看护病者)供养之人。 那时,尊者舍利弗,因病而入于涅盘。 这时,纯陀沙弥,供养舍利弗尊者后,取火葬遗...
《象迹喻经》解释正知出入:“复正知出入,善观分别,屈伸低仰,仪容庠序,善着僧伽梨及诸衣鉢,行住坐卧,眠寤语默,皆正知之。”就是行住坐卧一切时保持觉知,相当于在行住坐卧中修四念处。可见,四念处和守护诸根、正知出入是一致的,三者形成一套自然顺畅的修行体系...
阿含经 第二十四章 .. (第四节)“于四念处多修习,当得四果”就是“四念处”,大家好好用功下工夫,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可以一路上来。 (第五节)“过去世时有缘幢伎师,肩上竖幢,语弟子言:‘汝等于幢上下向护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