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到Diane Arbus时,很多人会将拍摄边缘群体、婚姻生育、抑郁症与自杀联系在一起,仿佛它们已然成为她人生的因果整体,而在80年代由Patricia Bosworth整理撰写的《黛安·阿勃丝传》中,作者缜密考察了她隐藏在这些照片背后的生活,使我们得以看到一个或许更加接近本人的Diane Arbus。
艾米·阿勃丝浴缸自拍,1965年 艾米·阿勃丝浴缸自拍,1965年 她的摄影从生命最原始、最本质、最直接的入口一针见血,而她那无法摧毁的力量,也正在于此。所以,黛安阿勃丝的影像与其说是社会性的——从拍摄对象的社会身份、阶层、价值判断、观念认同等社会形态方面展开意义阐述...
Diane Arbus(1923-1971),美国女摄影师,出生于一个富裕的犹太家庭,盛名时突然自杀的她是摄影史上最著名,也是最富争议的美国摄影师之一。 1941年,18岁的Diane与青梅竹马的Allan结婚,这对夫妇开设了一个名为Diane & Allan Arbus的商业摄影机构,为《Vogue》,《Harper’s Bazaar》等时尚杂志拍摄作品十余年——尽管“...
一方面是想象,在阿勃丝的情形里瞬息万变,另一方面,身体提供的只不过是束缚。 1971年初,阿勃丝在自己生活的纽约韦斯特贝里艺术家社区的一座公共空间里举办了一次摄影大师班。这些课程被一位名叫奈良原一高的学生录了下来,用作将来的参考,最终整理成画册《黛安·阿勃丝》的前言。...
戴安·阿勃丝(Diane Arbus,1923年3月14日-1971年7月26日)是美国新纪实摄影最重要的旗手,对社会主流人物和边缘人的两面性在视觉上做了深入探索。 1971年7月26日,48岁的黛安·阿勃丝在自己家中吞了一把巴比妥酸盐,穿戴整齐地爬入浴缸中,用一把刀片切开了自己的双腕。她留在日记本上最后的词语是“最后的晚餐”...
聊聊摄影系列:戴安·阿勃丝 戴安·阿勃丝,美国摄影大家(Diane Arbus,1923年3月14日-1971年7月26日),主要风格 对是新纪实主义,对社会主流人物和边缘人的两面性在视觉上做了深入探索。但是她在1971年,在家中吞了一把巴比妥酸盐,从此与世长辞。作为一名新纪实主义的摄影家,在她所拍摄的题材中包括了穷人、...
“从青春期开始,她与哥哥Howard的性关系从未结束过。她说她最后一次和他同床是他1971年7月造访纽约那次。那就发生在她身亡的几周之前。”消息来源于一位在阿勃丝生命最后两年为其做精神治疗的医生Helen Boigon,虽然没有署名,但Patricia Bosworth在1984年为阿勃丝写传记时也采访了这位医生(相关档案存放在波士顿大学里)...
戴安·阿勃丝(Diane Arbus) 2021-01-17 06:54 感谢“琴岛石头”提供本期图片 .戴安·阿勃丝作品集. Diane Arbus: Revelations Diane Arbus: A Box of Ten Photographs返回搜狐,查看更多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摄影的本质:在阿勃丝看来,摄影倾向于处理事实,而电影则倾向于处理虚构。她通过比较不同媒介的特性,强调了摄影作为记录与揭示现实的重要作用。阿勃丝还分享了自己对拍摄裸体主义营地的经历,以及它对她个人成长和摄影观念的影响。对现实的怀疑与接受:阿勃丝的自述揭示了她对现实的怀疑态度,以及她如何通过...
——《戴安·阿勃丝:起初》简评文/tintinwong提起戴安·阿勃丝的作品,我们头脑中总能联想起那个纽约中央公园树荫下手里握着玩具手榴弹的咧嘴小男孩,或是曾启发库布里克拍摄电影《闪灵》的双胞胎女孩,或是在房间里弯着腰面对自己父母的巨人儿子……戴安·阿勃丝的那些照片是一幅又一幅黑白的方照片肖像,她的着眼点让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