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病治阳、阳病治阴”属于中医理论名词,是中医治疗原则的一种,出自《黄帝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具体的意思如下: 1、阴病治阳:当人体阴虚或者阴盛时,可以通过调节阳分进行治疗,如当人体阴盛湿气过重时,此时出现水肿的症状,需要通过补充阳气、促进水液代谢的...
解析 “阳病治阴”、“阴病治阳”是根据阴阳之间相互制约关系而制定的一个调整阴阳原则。这里所谓的“阳病”和“阴病”分别是指阴盛而致阳虚和阴虚而致阳亢;阳盛而致阴虚和阳衰而致阴盛,故其治疗原则必须针对其阴阳失调之因,分别采用“泻阴”、“补阴”以治“阳病”以治“阴病”。
阴病治阳指治疗原则。阴分偏盛偏衰的病证,用调整阳分的方法使阴阳恢复平衡。《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 "阴病治阳"适用于阳虚所致的虚寒证,即采用扶阳益火之法,消退相对亢盛之阴寒,故该治法也可称为"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主治:①阴寒损伤:例如水肿病,...
阴病治阳指治疗原则。阴分偏盛偏衰的病证,用调整阳分的方法使阴阳恢复平衡。《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 "阴病治阳"适用于阳虚所致的虚寒证,即采用扶阳益火之法,消退相对亢盛之阴寒,故该治法也可称为"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主治:①阴寒损伤:例如水肿病,...
怎样理解“阳病治阴,阴病治阳?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阳病治阴”的阳,是指阴虚不能制阳而致阳亢者,属虚热证;治阴,即用壮水之法。‘阴病治阳”中的阴病,是指阳虚不能制阴而造成阴盛者,属虚寒证;治阳,即用扶阳益火法。反馈 收藏
解析 由于人体阴阳在生理上互根互用,在病理上相互影响。阳病必及于阴,阴病必及于阳。因此“阳病治阴,阴病治阳”的治则,在临床上可以灵活地运用,如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气虚补血、血瘀行气;育阴潜阳,滋阴降火,引火归源,温阳散寒;脏病治腑,腑病治脏等。
比如这个说法:“阴病伤阳,阳病伤阴;阴病治阳,阳病治阴。” 前两句的“阴病”,就是阴性的邪气、病邪,它当然会伤害阳性的正气;“阳病”,就是阳性的邪气、病邪,它当然会伤害阴性的正气。 后两句说的是,在治疗上,遇到阴邪,要补足正的阳气,比如温阳祛寒邪;遇到阳邪,要补足正的阴气,比如滋阴清热邪。 我们来...
《中药综》学霸笔记。《中药综》重点笔记:阳病治阴、阳中求阴、阴病治阳、阴中求阳之区别#执业药师 #中药学 - 233网校执业药师于20230829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9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阳病治阴是中医对治疗疾病原则的高度概括。此以“阴胜则寒”的实寒证和“阴虚则热”的虚热证,从阴胜致阳病,和阴虚致阳病来论述“阳病治阴。” 1、“阴胜则寒”致实寒证 阴阳失调情况中,阴偏盛,机体因感受阴寒之邪而损伤阳气,“阴胜则阳病”,此时治阴应泻有余之阴,以温热药物消解偏盛的阴寒之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