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是普通话的四个声调,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详细的意思如下:阴平,是现代汉语普通话声调之一 ,第一声,阴平声高而平,音高不变。阳平,为汉语调类的一种,是从低向高的升调。在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调类系
阳平调值的声调值是35,标为“ˊ”。上声调值的声调值是214,标为“ˇ”。去声调值的声调值是51,标为“ˋ”。 标准的 汉语普通话 中的共有四个声调:阴平(一声)、阳平(二声)、上声(三声)、去声(四声),轻声并不是声调中的一种,是个音变现象。分别是55、35、214、51。 扩展资料: 音节界限分明,节律感强...
1 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表示普通话的四个声调。声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升降的变化。在现代汉语语音学中,声调是指汉语音节中所固有的,可以区别意义的声音的高低和升降。音乐中的音阶也是由音高决定的,可以用音阶来模拟,学习声调也可以借助于自己的音乐感。但要注意声调的音高是相对的,不是绝对;声调的升降变化是...
阴平调值不够高,阳平拐弯上不去; 上声硬拐不平滑,去声全降下不来。👉 在非调音前,阴平、阳平、去声保持本调。两字词同调相连时,前一个音节的声调会发生变化。🌟 具体规则如下: 1. 阴阴相连,前一个音节的调值变为44 例:播音、鲜花、丰收2. 阴阳相连,前一个音节的调值变为34 ...
中古的平声调,现代汉语分化成两个调,即阴平和阳平.这种分化以声母的清浊为条件.凡中古的清声母平声字,现代多读阴平,即第一声,比如“公”中古声母是g,现代读gōng,“多”中古声母是d,现代读duō,凡中古次浊声母(指m,n,ng,l等声母)和全浊声母平声字,现代读阳平,即第二声,比如“明”中古声母是m,现代读...
在普通话里,阴平为55调,阳平为35调,上声为214调,而去声为51调,其中的数字就是调值。这就对每一个声调做了具体的规范。然而,古代汉语中并没有这样科学的规范,人们描述“平上去入”四声的时候非常模糊,比如“平声铿锵,上声苍老,去声脆嫩,入声直朴”等等,甚至用乐器的声音来类比,往往让人不可理解,不...
B.“袖手旁观”读作“xiù shǒu páng guān”,分别是去声、上声、阳平、阴平;C.“五光十色”读作“wǔ guāng shí sè”,分别是上声、阴平、阳平、去声;D.“花红柳绿”读作“huā hóng liǔ lǜ”,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故选B。
汉语「四声」的来源 1、把【上声】中的【上】字改读为「阴上声」2、用阴上声的字,给「上声」起...
阴平对应于汉语中的“一声”,例如“阿”字便是一个典型的阴平字。阳平对应于汉语中的“二声”,如“明”字便是阳平的例证。上声,发音时音调会有一个上升再下降的过程,对应于汉语中的“三声”,例如“酒”字便展示了上声的特点。去声则代表汉语中的“四声”,如“愧”字便是去声的代表。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