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溪之战”是魏延与蜀汉的国舅爷吴懿一起,主动进入魏国,与魏将郭淮、费耀交手,并取得大胜的一场战役。 魏延是蜀汉后期首屈一指的大将,本为刘备所任命的汉中都督、太守,是一位足以独挡一面的边关重臣。但在诸葛亮驻扎汉中筹备北伐事宜时,魏延却被编入丞相府担任司马,为诸葛亮管理丞相府的军务,并被诸葛亮拒绝...
公元230年(曹魏太和四年,蜀汉建兴八年),也就是魏国大司马曹真发动多路大军伐蜀的同一年,蜀国也向魏国发起了一次反击行动,并且取得了大胜。这就是魏延、吴懿率军深入羌中,大破郭淮、费曜军的阳溪之战。 阳溪之战,确凿无疑地记载于史书中,然而数百年来却被演义小说所篡改甚至抹杀,湮没在种种虚构的故事情节中,以至...
魏延率领军队行至阳溪一带,遇到曹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剌史郭淮的大军,两军会战,魏延大破费瑶和郭淮。郭淮是蜀国的老熟人了,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每次郭淮都有率军防御,也算是比较有能力的将领,这次居然轻而易举被魏延击溃,可见魏延这一战打的多漂亮。为何说阳溪之战是一场大胜 第一,史书记载向来惜字如金...
军食用足,转扬武将军。魏延在阳溪之战一战成名,由此奠定了和姜维平起平坐的姿态,成为军中继诸葛亮以后的第二人。虽然,因为自身性格缺陷,以至于诸葛亮要用计除掉他。但魏延的功绩和历史意义都在漫长的岁月中,被人记忆和提及。(完)参考资料:《三国志郭淮传》、《三国志曹真传》、《三国志魏延传》
首先,阳溪之战也被称之为阳谿之战,谿同"溪"。这场战役发生于建兴八年(230),地点在曹魏疆域内的南安郡,南安郡辖今陇西,漳县,武山大部。治原道(今甘肃陇西县三台境内)。就阳溪之战的历史背景,是曹真进攻蜀汉期间。陈寿在《三国志》中记载:"真以"蜀连出侵边境,宜遂伐之,数道并入,可大克也。"帝从其计。
魏延班位在吴懿之前,算高个半级吧,魏延的这个镇北将军职权范围大。阳溪之战后魏延获封南郑县侯,吴懿只到乡侯,此战首功归于魏延,应该魏延是主将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07-25 00:15 收起回复 煮酒论大侠 偏将军 8 魏延死后吴懿才能接他的汉中太守位置,可见魏延的位置更高一些 3楼2023-07-25 08:15 ...
事实上魏延的巅峰之战从战绩来讲并不逊色于五虎,今天就来说一说阳溪之战:魏延一战扬名拜将封侯,曹真四路大军无功而返。228年春诸葛亮开始第一次北伐,因为马谡失守街亭导致无功而返;同年冬诸葛亮又发动了第二次北伐,因为曹真料敌于先诸葛亮在陈仓受挫只能退兵;229年第三次北伐中诸葛亮攻占了武都和阴平二郡...
阳溪之战也被称之为阳溪之战,溪同“溪”。这场战役发生于建兴八年(230),地点在曹魏疆域内的南安郡,南安郡辖今陇西,漳县,武山大部。治原道(今甘肃陇西县三台境内)。就阳溪之战的历史背景,是曹真进攻蜀汉期间,强烈建议应该分兵征讨蜀汉。陈寿在《三国志》中记载:“真以‘蜀连出侵边境,宜...
虽然蜀汉的征西将军地位并不高,但是征西大将军则不同,当时蜀汉能高过魏延的可能也就骠骑将军李严;南郑侯更是不简单,南郑是汉中的首府,魏延由都亭侯一下子连升几级到县侯的南郑侯,可见魏延虽非诸葛亮嫡系,诸葛亮也不得不拜将封侯以酬其功。 阳溪之战魏延一战扬名,可惜魏延虽有大将之才,诸葛亮却没用好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