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致良知为目的的理论路径,开出了身、心、意、知、物整体的融合,这势必会在对身与心、心与知、心与物、情与意等关系的讨论中包含着一种独特的审美经验,指向审美人格的锻造、审美情感的涵育、审美人生的陶铸,伴随着致良知理论体系的完成,阳明心学在儒家美学境界中获得了新的发展,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26]书中对阳明美学思想的探讨着重于心学对明清艺术思潮的影响,其对于心学与美学关系的研究有草创之功,而对心学美学本身,即其作为独特的理论形态尚未作深入的探讨。陈望衡在其专著《中国古典美学史》中,列有“宋代理学与美学”、“明代心学与美学”,注意到了宋明理学及心学...
阳明心学美学与庄子美学的关系 阳明心学美学和庄子美学都要求审美主体进入一种主客无碍、 一体融通的人生境界, 从而获得精神自由; 二者都是基于人生体验, 旨在以心性体验为中介沟通天人, 使人进入“无入而不自得” 的人生境界的精神旨趣。 故二者在审美体验的主体性与方法及结果方面存在诸多惊人的类似; 但二者毕竟...
《一体万化:阳明心学的美学智慧》为国内外第一部较为系统的探讨阳明心学的美学智慧的著作。在深入研读阳明心学和相关典籍的基础上,广泛吸取海内外现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对阳明心学所蕴涵的美学智慧作出了具有现代视野的解读。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手机扫码读本书 ...
阳明学说:体验美学 在强调主体意识的能动性,追求那种“与物同体”,“良知独显,与造物者游”,“个个心中有仲尼”的“至乐’境界的同时, 王守仁强调审美体验在审美活动中的重大意义和作用。 王守仁认识到,作为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审美活动不同于纯理性的认识活动和实践理性的意志活动,而是一种具有感性自由的生命...
王阳明的美学思想体现了当下存有的明觉良知即为境界,它包含着圆融了道德与审美的三种境界形态——仁境、诚境和乐境,三者各具特色而又相互交融,并以乐境为最高追求。本书拓展了王阳明美学思想研究的维度,阐述王阳明所处的人文世界,考察儒学(道统、功夫论等)流变中的阳明心学,并关注二者的相互影响,试图对阳明美学有...
(一)心学美学研究现状 国外对王阳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哲学思想方面,颇有成果的研究者主要集中在日本、朝鲜、韩国和美国等。在日本,研究王阳明起步较早,著作丰富,形成了一定的学派。《王文成公全书》在16世纪初就流入日本,给日本思想界带来巨大影响,至16世纪中期,有着“日本阳明学鼻祖”之称的中江藤树就开始接受阳明...
第六章 当下呈现现象美学部分,揭示阳明如何倡导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和呈现美学,强调意在为物和物各付物的智慧。第七章 心上工夫体验美学深入探究直觉顿悟的奥秘,以及心与禅悟的关联,引导我们理解阳明独特的修炼方式。第八章 事上工夫行动美学部分,阳明的“知行合一”理念指导我们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可以说,美学即美育。 一、事上工夫与“知行合一” 事上工夫即行的工夫,这就涉及到“知行”关系。 在知行关系上,阳明心学以“知行合一”说突破了朱子 理学的先知后行观。朱熹的知行观虽强调“知行相须 互发”,但由于他“以认识之路讲道德”,因此仍不免有 ...
🏡探访阳明故里,感受中式美学 🚗来到绍兴,发现一个宁静的景点——阳明故里。这里人迹罕至,是感受中式美学的绝佳去处。一进门,先是被纪念馆吸引,继续深入则是天道证泉广场,广场旁的白墙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白墙背后就是王阳明的故居,据说是唯一通过考古发掘确认的宅第遗址,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