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学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学说之一,后传于日本,对日本及东亚都有较大影响。其中最著名者六人,据黄宗羲《明儒学案》载:“南中之名王氏学者,阳明在时,王心齐、黄五岳、朱得之、戚南玄、周道通、冯江南,其著也。” 代表人物 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宁波余姚人,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
阳明学的主要观点有知行合一、心学、致良知等。本文将对阳明学的概念、主要观点以及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更好地理解阳明学的内涵和价值。 一、阳明学的概念 阳明学是以名义学者、哲学家、军事家王阳明为代表的一种思想体系,其中心学理论是主流。王阳明借鉴了前人诸子思想,注重从心理学角度探讨人类认识真理的方法路径...
从东学党事件(1894)、闵妃暗杀(1895)、日俄战争(1905)到日帝正式并吞朝鲜(1910)等一系列的国耻与亡国之痛,大量朝鲜知识分子或亡命中国,或办杂志,或在中国东北与朝鲜之边境从事游击作战,纷纷投入韩国的独立运动,其中朴殷植与郑寅普两位则尝试以阳明学的良知精神唤醒朝鲜魂,热诚地视良知学为行动力量的宗...
综上来看,阳明学的正向价值主导仅表现在第一阶段,此时阳明学兴起,具有冲击传统朱子学所带来的新鲜感;随着阳明学展开,在后三个阶段,阳明学的负向价值逐渐加强,后期更成为反面学说的代表。因此,忽略负向价值的阳明学研究容易导致评价的片面性与研究结论的偏激,甚至误认为阳明学“一是皆良”,不利于阳明学的...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阳明学之所以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阳明学的发现者、建立者、实践者和成就者,他不仅通过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彻悟了“大学之道”,而且还通过“龙场悟道”返本开新地建立了由“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组成的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实践意义的“心学之道”,为推动和促进中国...
阳明学派的形成自然与阳明学有密切联系。所谓阳明学派,实际是以王阳明为宗师和以阳明学为核心的思想流派。它是一个弟子遍天下,流传逾百年,体系庞杂,势力浩大,影响久远的思想、教育流派。阳明学派的崛起也与王阳明个人的声望密切联系在一起。正如时人所说的:“王公才高学邃,兼资文武,近时名卿,鲜...
“在五百多年的域外传播中,阳明思想在欧美的传播表现出传播历程的阶段性和传播路径的交织性两大显著特征。”蔡亮说。 盘点欧美阳明学的传播路径和发展脉络,蔡亮认为有东学西渐、东渡西传和中学西进三条路径。 欧美阳明学是在国内阳明学甚至日本阳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阳明学再读》 出版信息 作者:吴震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4年5月 定价:108.00元 ISBN:978-7-100-23467-2 内容简介 本书集结了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吴震教授近五六年来阳明学研究的新成果。 “阳明学”,既指王阳明个人的哲学思想,也包含阳明后学或后世学者...
龙场悟道是一个充满哲学智慧和人文关怀的故事。王守仁通过自身的经历,揭示了心灵的力量和道德实践的重要性。他的思想不仅改变了他个人的命运,也深刻影响了整个时代的文化和思想走向。阳明学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哲学的一次重要飞跃,至今仍然启迪着无数追求真理与道德的人们。所以,龙场悟道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智慧的...
首先,“阳明学是明治维新的原动力”。“阳明学”一词是1896年才出现的,而明治维新成功于1867年,直到1893年,德富苏峰在《吉田松阴》一书中,才将明治维新的“原动力”归结为“国民精神”和“民族主义”,后高濑武次郎又把它附会到王阳明身上。 其次,将中国排除在外。高濑武次郎认为阳明学分两种,一是事业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