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微结的阴阳,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三阴三阳,亦非寒证热证的阴阳。这里的阳,特指上焦,当水饮在上焦轻微停聚,尚未形成严重病状时,便称之为阳微结。治疗之法,便是以小柴胡汤调和之。然而,若上焦水饮结聚严重,则称之为结胸,其病性更为纯粹,治法亦需用大陷胸汤以攻逐水饮。小柴胡汤与结胸病,虽病位病...
少阳病篇(第17·条文[248]): 什么是“阳微结”?它与“纯阴结”的区别是什么?#伤寒论 #自学中医 #中医传承 - 中医王树波于20240530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54.7万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阳微结”证的病机与临床应用 “阳微结”证,出自《伤寒论》第148条,其曰:”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从文中的叙述可以看出,该证以大便秘结为主症,既没有明显的热象,又非单纯的阴寒之症,所以称之为”阳微“。”阳微结“证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由于...
百度试题 题目阳微结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阳微结:阳结之不典型者。《辨脉法第一》:问曰:脉有阳结、阴结者,何以别之?答曰:其脉浮数,能食,不大便者,此为实,名曰阳结也。 反馈 收藏
阳微结与纯阴结的鉴别要点:因阳微结有脉细(实为沉紧)、手足冷、微恶寒等证类似少阴病纯阴结,故应加以鉴别。第一,少阴病不得有外证,因少阴病是脏气衰微,阴寒内盛的里虚寒证,邪入于里,外无表证;而阳微结则是既有表证,复有里证,所谓“半在里半在外也”。第二,少阴病阴寒内盛,不得有汗(虽有亡阳而见...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六七)阳微结 《伤寒论》第148条辨: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
既然叫阳微结,应当是指的三阳气机的郁结,同时也指的大便的干结,所以这里的“大便硬”是阳明有热结。“脉细”在这里的脉细应当是沉细,这个沉细的并不主阴虚,它是主阳气内郁,气血内伏,所以血管细而不扩张,阳气内郁,气血内伏,伏是潜伏的伏。“此为阳微结”说这...
这段条文主要讲的是“阳微结”和“纯阴结”的疑似之辨。 “阳微结”是少阳之气郁结,影响表里之气,是六腑的病;“纯阴结”是阴证,阴证相对于阳证来说,较少汗出,即“阴不得有汗”,是五脏的病。 对于“阳微结”这种阳气闭郁之证,可用小柴胡汤治疗。
解析 因阳微结有恶寒、手足冷、不欲食、脉细等颇似纯阴结之脉症,故须认真鉴别。辨别要点如下:一是少阴纯阴结,全属里证,决无表证;而阳微结则既有表证,又有里证,与半表半里之枢机相关。二是纯阴结为阴寒证,不应有汗;而阳微结是阳气内郁,郁热上蒸,故有头汗出。